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固体物理学中,象力是指自由面吸引裂缝的力量,本文把这一概念用于不均匀地壳中,则象力可定义为地壳中任何易于变形,让位界面对裂缝的吸引力。按照这一观点,我们讨论了象力在组合模式和短临预报中的作用并得到如下结论。1.组合模式中的应力调整单元,如蠕滑断层,塑性区,裂丛区等可以近似为自由面。因而它对于积累单元预位移的传播或裂缝的传播具有吸引力。2.象力出现的标志是当传播的预位移和裂缝端部产生的动态应力场达及调整单元时,此时调整单元发生形变监产生前兆。当裂缝由深处向浅处传播,其端部的动态应力场达及自由面时,此时自由面用形变来满足自由面条件从而引起前兆。本文的讨论表明,震源两端的调整单元的同时性表明大震的发生为期不远了。因此调整单元对于预位移和裂缝的传播具有监视作用。本文以海城地震前兆特征为例讨论了这个问题。并由此认为组合模式中调整单元的象力作用比单向蠕裂断层面向震源区的传播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 GCMT 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 P 波和 S 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 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GCMT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空间长度的时空演变。在计算空间相关长度过程中采用长轴与孕震区主要断裂走向一致的椭圆型空间窗,并设计了优化程序。在本次特大地震前观测到了增长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利用合成地震目录对结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否定了零假设,表明观察到的模型不是由随机数据干扰造成的,这一观点的置信水平被证实为93.9%。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期建设和运行的张掖台网和天祝-古浪台网的情况,包括台站分布、仪器情况、资料处理方法和监测区域的壳速度结构,列出了张掖台网监测到的微震157次以及天祝-古浪网记录的329次微震的震中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短量反演方法反演了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震源区应力场的短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了 1996年 6月 1日天祝 -古浪 5 .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 ,并与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中——法数字化地震台网自1996年以来所记录到的微震S-P资料,对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震源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区的三维速度成像.速度结果反映出深部构造的一些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活动构造及地震参数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单键群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及邻区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前的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 结合震源区不同的情况,分别选取了圆形和沿断层带分布的平行四边形空间窗.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几次中强地震前都观察到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