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450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秦宏德  林学范  王星 《气象》1982,8(7):36-37
天气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的回波,有来自云、降水目标的,也有来自地物目标的,甚至还会看到一些特殊的回波。如何识别它们,并正确而迅速地将云、降水回波辨认出来,是回波观测和使用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掌握回波识别,可先从了解回波分类着手。现用近1—2年在北京的713天气雷达上观测到的几种主要的回波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2.
本文第一次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中国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的基本状态:它的总含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和大气环流及某些气象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  相似文献   
73.
为对研究区内可能存在的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采用构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区内断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断裂构造中,主要成矿元素Cu、Pb、Zn、Ag、Sn、Mn的空间浓度分布趋势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呈NE向带状展布;主要成矿元素及与成矿相关元素的异常表现出10个浓集中心。这些特点的总结和运用,对指导矿山生产和进一步找矿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博斯腾湖湖泊沉积物光释光年代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光释光年代学的单片再生法测量了博斯腾湖沉积剖面中碳酸盐泥及粉砂质泥底部的浅湖相灰色粉细砂和风成沙的年龄,对剖面上部碳酸盐层中陆生植物残体进行了AMS 14 C测年。通过不同测片的等效剂量(De)值的分布状况评价了样品的晒褪程度,选择不随灵敏度校正后的自然释光信号变化的相对集中的等效剂量(De)值计算了样品的埋藏年龄。通过这些年龄结果的对比,发现石英矿物的OSL年龄和AMS 14 C年龄在地层上是一致的,表明尽管在浅湖相细砂中存在不完全晒褪,但根据相对较小而集中的De值计算得到的年龄结果是可靠的。这些年龄结果和地层资料揭示末次冰消期以来至早全新世,博斯腾湖处于无水干盆地向深水湖泊转化的浅水湖泊状态,现代深水博斯腾湖大约形成于距今8ka前后。  相似文献   
75.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T-t轨迹.计算的P-T-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76.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4个运动学单元组成:(1)新生代复活的喀拉铁热克山-天山南脉古生代造山带,其快速变形和抬升可能起始于23-26Ma前,持续至13-16Ma前。(2)向南逆冲的西南天山前陆薄皮主冲断带,包括木兹杜克弧形薄皮推覆体和依柯冲断带,前者代表了向南薄皮逆掩的天山型岩系,地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飞来峰群,在14Ma前曾有过大规模活动,最小缩短量约为20-35km,最小缩短速率为1.4-2.8mm/a;后者代表了向南叠瓦状薄皮逆冲推覆的前陆古生代基底(塔里木地台型沉积岩系)卷入构造,其西段在距今14Ma时曾有过强烈活动。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复杂的双重构造;新生代地层也卷入变形。(3)喀什-阿图什弧形反冲褶皱-逆断裂带,由3排向北(天山)反冲的左阶雁列展布的第四纪地表滑脱褶皱组成,仅在大山口以西发育。该构造带形成于距今约1.4Ma以后。依什拉克喀拉乌尔断裂以南,博古孜河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5.8mm/a,翁库尔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8.6mm/a。(4)塔里木克拉通下盘块体,向北西方向缓倾,内部变形较小。里木块体西北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其学问基底高角度逆断裂和走滑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代沉积的厚度,导致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变形样式、变形时间以及变形缩短量沿走向的巨大差异性。迈丹-喀拉铁克断裂和阿图什断裂带均为岩石圈规模断裂,研究区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两条断裂带以及它们之间的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上。  相似文献   
77.
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教学、科研和国防建设中常用的普通地图。一般经过测量、编绘而成,基础资料扎实,故其精度一般都能满足用图的需要。其次.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道路、境界等基本地理要素,均能在图中得到反映,使用图能了解制图区域的一般地理概况,对于一些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甚至可以详细研究某一地理要素的数量、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78.
离层注浆防治地表塌陷的注浆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煤层的大量开采,引起采空空间向地面的转移从而导致地表塌陷,造成危害。基于岩体中离层产生、发展的研究理论,提出利用“离层注浆防治地表塌陷技术”以控制地表塌陷。注浆量和与其相应的泵压是覆岩离层注浆工程实施防治地表塌陷成功与否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对注浆机理及浆液流动模式的简论,给出了注浆量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引入几个重要参数。文章指出了与计算所得注浆量相匹配的泵压,且给出一个在理论指导下的选型实例,为现场施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云南个旧南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研和大量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地质中对应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对样品和变量进行分类划分和成因解释。首先,将样品和元素进行综合计算,按第一、二因子轴作出样品-元素因子平面图,在图上划分四个象限,按象限进行分类,探讨其样品-元素分类规律。其次,按象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各因子轴所代表的元素共生组成规律和成矿期次。根据上述研究认为第一因子轴(F1)所代表的Sn、Cu、Pb、Cu、Zn、Au、Ag等元素为主成矿元素组合和主成矿期次,而其它因子轴所代表的Mo、W、Bi、Be等元素为次成矿元素组合和次成矿期次。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驱动力的作用下,与花岗岩侵入有关。成矿溶液除来自深源以外,还与周围基性岩体(脉)和围岩密切相关,矿液实质是一种混合矿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充填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有利 的地层层位中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 -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 ;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 10km ,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 ,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 10km ,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 ;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 ,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