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60篇 |
地球物理 | 81篇 |
地质学 | 100篇 |
海洋学 | 3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62.
1 Introduction The Ordos Basin is the second largest sedimentary basi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a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aspects of tectonic evolution, dynamics process, inner and outer geological processes during Mesozoic-Cen… 相似文献
63.
64.
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2004年浙江省主要气候事件。2004年浙江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气象灾害发生种类多,灾害损失重。尤其是台风、高温、干旱、强对流、大雪及气候持续偏暖等气候事件,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65.
使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和远震宽频带波形,通过频率域和时间域多步反演,研究四川芦山 MS 7.0地震基于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和有限断层模型。考虑到使用不同波形资料类型、盆地效应及简化的一维速度模型等给反演震源参数带来的影响,经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区域波形和本区域简化一维速度模型,波形拟合误差最小。此次地震表现为高倾角纯逆冲型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偏南西向约4.5 km,最佳波形拟合矩心深度约17 km,矩震级 MW约6.6。推断此地震大多数能量主要在震源偏南西约4.5 km 处释放。 相似文献
66.
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和环流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61~2010年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同期美国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通过气候平均、REOF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南地区初夏降水的地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西太平洋副高和高、低空急流等大气环流的相应演变过程。结果发现:(1)江南南部27.5°~29.5°N存在一个独立于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的初夏雨季,该雨季平均发生时间为6月11~30日,比江淮梅雨早约8天左右。(2)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东退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发生发展的重要环流背景,6月第2候副高发生突变性加速西伸之后雨季开始,雨季期间850 hPa副高西伸脊点基本稳定在最西位置即133°E附近,6月第6候副高东退北抬后雨季结束。(3)低层急流大风带的形成和位置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阶段的重要动力条件,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东北延伸的低层急流与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气流连通形成低层急流大风带,并与北侧上空的高空急流耦合,降水集中区位于低层急流大风带左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 相似文献
67.
9202工程的建设已作为测绘系统科研和生产方面的重大事宜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引起了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极大重视。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条件以较短的时限取得成效,也自然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据此,特就以下几方面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城市下垫面反照率变化对北京市热岛过程的影响——个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地表反照率等下垫面物理特征和属性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会对城市热岛等大气环境形成影响.文中使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GRAPES),针对2004年10月北京一次重空气污染事件中的典型城市热岛过程,分别设计了两种数值试验方案(1) 对照试验,使用模式缺省的城区下垫面反照率参数,取值0.18;(2) 敏感性试验,参考同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280 m高度下垫面反照率观测事实,将北京区域城市类型下垫面反照率减小至0.15.通过对比两种试验方案在1 km水平分辨率下的24 h模拟结果,研究了城市下垫面反照率变化对北京地区城市热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 GRAPES模式可成功模拟此次热岛过程中城区和郊区近地面温度的日变化趋势;(2)城市下垫面反照率的变化对城市热岛的发展非常重要,城市反照率下降0.03会使城市热岛强度增强0.8 ℃左右,结果也更接近实况.这说明随着城市发展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减小有利于城市热岛强度增加;(3) 通过分析地表的长波辐射发现,在城市区域较小反照率情形下,城区的长波辐射始终比郊区大,有利于热岛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城区近地层的风场辐合增加,对此次污染过程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9.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方向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简称《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内容众多、复杂艰巨的科技工程。本文根据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任务与要求,从调查监测信息过程的整体性特征和工程化业务实施的系统性特征出发,分析了《技术体系》构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基于整体性的《技术体系》的总体架构;继而以协同化数据感知、自动化信息处理、精细化场景管理、智能化知识服务等为主线,论述了《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要求,分析了《技术体系》的数智化实现路径,提出了“空天地海网”一体化协同感知网络体系构建、信息自动处理平台研发、时空场景模型构建、自然资源时空知识服务系统研发、工程化技术重构等主要研发任务。为了切实地做好该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战略需求分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