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493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茂名市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茂名5个气象观测站1972—2015年的暴雨资料,研究了茂名市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汛期暴雨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茂名各站的年暴雨日数是有差异的,总体呈从西南向东北减少的特征,最多出现在茂名西南部的化州,最少出现在茂名东南部的电白和北部的信宜;前汛期暴雨日数从北到南逐渐减少;后汛期暴雨日数分布与前汛期恰好相反,是从北到南逐渐增加。(2)茂名各站多年平均的月暴雨贡献率呈双峰型分布,主峰位于6月,次峰位于8月。(3)汛期暴雨降水量和暴雨频次都呈微升趋势,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且在近44年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突变性。(4)通过滑动T检验,检测出汛期暴雨降水量和暴雨频次在近44年来出现过一次明显的突变,突变年是2007年。(5)小波分析表明,茂名汛期暴雨降水量存在明显的12~13、7~9和4年左右的年际、年代际周期震荡,以7~9和4年左右的主周期震荡为主,这2个主周期都表明在2015年后的未来几年茂名汛期暴雨降水量处于减少期。  相似文献   
992.
正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有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工业、生活及农田灌溉用水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那便是白龟山水库。因沙河北岸有一座山叫做"白龟山",白龟山水库因此而得名。关于白龟山的由来,笔者走访了库区附近的数位老人,但传说实在太多,亦正亦邪,也不知道哪个更靠谱一些,下面讲述的便是其中两个关于白龟山由来的民间传说。其一:相传很久以前,在沙河岸边住着一位年逾七旬的刘老汉,膝下有3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的1960-2100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及2000年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以全球升温1.5℃(RCP 2.6情景)和2.0℃(RCP 4.5情景)为目标,研究不同持续时间中国极端低温事件变化特征、最强极端低温事件强度与面积关系和最强中心空间分布,分析极端低温事件下耕地面积暴露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全球升温1.5℃情景下,持续1至9 d的极端低温事件频次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下降30%-54%,强度变化-1%-8.8%,影响面积下降7%-21%;升温2.0℃,频次下降48%-80%,强度上升6%-11.5%,影响面积则在-14%-19%变化。(2)全球不同升温情景有可能发生强度和面积超过基准期最强事件的极端低温。全球升温1.5-2.0℃时,同等面积上的最强极端低温事件强度明显下降,但最强极端低温事件中心由西北和西南转移到华中和华南等地。(3)不同升温情景下,暴露于极端低温事件的中国耕地面积明显少于基准期,且升温幅度越高下降程度越大。最强极端低温事件的耕地暴露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1.5℃时,华东、华北与华中等地暴露在最强极端低温事件的耕地面积相对于基准期有所增大,升温2.0℃时,华东与华北等地有大幅度上升。全球不同升温情景下,极端低温事件频次与影响面积持续下降,但强度上升;随着升温幅度的增大,这种差异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应注意的是,随着温度上升,发生强度和面积超过当前记录到的最强极端低温事件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极端事件的预警、预报和监测,减缓经济社会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4.
物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之中。综合运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测深法和微动法进行综合探测,查明湖南省武冈市东北部水浸坪乡打井找水有利靶区,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并对其进行成井施工验证,钻孔涌水量达323 m~3/d,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组合,可有效提高地下水勘探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5.
RCP4.5情景下长江上游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金龙  王艳君  苏布达  翟建青 《气象》2016,42(5):614-620
基于1961—2010年长江寸滩以上流域50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数据和寸滩水文控制站的逐日径流数据,结合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信息,采用HBV和SWAT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降水径流定量关系,并利用CCLM区域气候模式,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寸滩未来径流的可能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HBV和SWAT水文模型都适用于位于湿润地区的长江寸滩以上流域,月径流的模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都在0.90以上。相比较,SWAT水文模型对于枯水径流的模拟较差,HBV水文模型峰值流量的模拟高于实测。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RCP4.5情景下,2011—2040年寸滩以上流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将明显增加,并呈持续上升趋势;流域降水也有一定的增加,但2030年后呈弱减少趋势。从两类水文模型对径流模拟的集合结果来看,2011—2040年年径流将上升14.2%;而径流量的概率分布尾部特征及径流分位数变化进一步表明,流域的未来峰值流量预计将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中亟需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环境同位素方法可获取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水文过程信息。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包气带0~150 cm土壤水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木质部水等样品的同位素δD和δ18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圈沟小流域降水同位素组成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大,呈现明显分馏效应。包气带土壤水、降水与木质部水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月份变化特征。降水是土壤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灌丛的水分利用来源主要为降水和土壤水,符合降水-土壤水-植被水的运移特征。灌丛木质部水和20~40 cm土壤水δD和δ18O最为接近,20~40 cm土壤水是灌丛水分利用的主要来源。研究揭示了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过程及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为土壤水运移过程、模型结构与参数识别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新疆精河径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9~2012年精河出山口气温、降水、径流数据,对近54年的径流量特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距平分析,采用Mann-Kendall法对天然径流进行检验,并对降水、气温、人口、工业、第一产业等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精河地区的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上升趋势。径流量稳定,趋势线为几近平行于X轴的直线,斜率为0.001;(2)径流突变年为1988年,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从1999年以后呈显著上涨趋势。近54年的精河径流距平变化趋势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58~1966年波动幅度较小,1966~2012年波动幅度明显增大;(3)对影响精河径流的几个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人为因素对于径流的影响比较大,贡献率达到48.98%,远高于其他因子。  相似文献   
998.
考虑锚杆支护的深部围岩分层破裂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锚杆支护对峰后围岩的支护效应。首先,基于Mohr-Coulomb峰后应变软化的遍布节理模型,建立了临界塑性剪切应变η*与支护阻力的耦合关系;然后,根据锚杆加固机理,将锚固作用后围岩的力学参数嵌入到应变软化模型中;最后,将临界塑性软化系数η*影响下的应变软化模型嵌入有限差分FLAC3D中,并通过对锚杆支护下的围岩震荡应力场等分析,研究了不同锚杆支护长度对深部洞室围岩分层破裂范围及应力、变形的影响。数值研究分析表明:考虑锚杆支护,围岩分层破裂化现象明显减弱;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及破裂区范围与未支护时差异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锚杆长度,可使围岩应力峰值点向洞壁移动,破裂区半径减少,拱顶和拱脚沉降均减少;当其支护长度超过临界长度后,竖直和水平方向破裂区半径以及沉降量均趋于稳定值,且两方向上破裂区半径及沉降的数值接近。  相似文献   
999.
地质与地貌条件对岩溶系统的控制与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在很大程度受地层、构造、地形和地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与影响,地层因素包括可溶岩的矿物组分、结构及其与其他岩性地层的组合关系,矿物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可溶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影响岩溶发育的进程;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将同一地层划分,或将不同地层合并为含水层、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构造因素包括褶皱、断裂和裂隙,褶皱和断裂控制了岩溶水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边界特征,而层面、节理和小型裂隙组成的三维裂隙网络是岩溶水流入渗的优先通道,也是岩溶发育的先导。尽管大型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发育与分布与地形无关,但地形控制了区域水文基准面,进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深度以及地下水的排泄模式,而且根据地形调查可确定外源水的边界范围。岩溶地貌和岩溶形态发育既是地质条件的集中反映,同时又可为地下岩溶空间发育和岩溶水流分布提供指示,但有些岩溶地貌和形态是古岩溶作用的产物,与现代岩溶水文系统并不发生直接联系,因此,岩溶地质调查还应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和地貌演化史。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大青山大型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原被分割的小逆冲断层实属同一大型逆冲断层 .该断层斜切大青山脉 ,绕金銮殿山西坡延向南西 ;向东延向察右中旗 ,长 1 5 5km以上 .根据运动学标志 ,上盘向北北西方向逆冲 ,实测最小断距 2 2km ,推测超过 35km ,盖覆整个大青山东区 .大青山逆冲断层切割东西走向、向南逆冲的盘羊山断层 ,两者非对冲关系 .晚侏罗世内蒙地轴或阴山纬向构造带上发生规模如此巨大的板内构造变形 ,其动力学构造意义发人深省 ,很可能是北部上千公里外蒙古 鄂霍茨克海闭合时的陆内反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