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636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1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由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塔中80m梯度探测系统设备购置安装子项目--太阳直接辐射自动跟踪系统”于2007年4月4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安装完毕。该项目采用国际公认的荷兰Kipp&Zonen公司生产的2AP-GD型两轴齿轮型太阳跟踪器和CH1型直接辐射表,与原有的CM21型短波辐射仪(上下)、CG4型长波辐射仪(上下)、UV-S-AB-T型紫外辐射仪、CM21型散射辐射仪、HFP01SC型土壤热通量和TP01型土壤导热率相结合,组成了标准的地气能量探测系统,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的观测条件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992.
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西部五省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子项目-风沙灾害监测与荒漠化评估系统”于2007年4月10日开始进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野外综合观测试验。项目沿塔里木盆地周围、沙漠公路以及北疆艾比湖-石河子-乌鲁木齐一带布设了大气降尘采集器和TSP等设备。在沙漠公路沿线肖塘和塔中气象站分别安装了三层梯度集沙仪、沙通量及LAS,并结合塔中站80m梯度、哈得站和肖塘站10m梯度等先进的探测设备,跟踪监测沙尘暴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93.
以SPOT影像作为信息源,经过对图像进行几何精纠正、正射校正、增强和融合等一系列处理后,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对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林业资源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林业调查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奎-玛两河流域冰雹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奎—玛两河流域7个气象站和33个农业点(兵团团场,农场)1970—2005年4—9月的成灾冰雹资料,对其发生的天气气候规律、时空分布特征,本区域内分布情况及差异、移动路径、冰雹直径、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域成灾降雹天气的分析预报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模式。张掖盆地地热田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为呈层状分布的新近系白杨河组砂岩、砂砾岩,选择钾镁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为47~82°C,盖层为新近系上新统疏勒河组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地热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和盆地内NNW向基底断裂是地热流体深循环良好的导水通道,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导水断裂带或岩层孔隙裂隙运移,在深部热传导的增温作用下,赋存于碎屑岩类孔隙之中形成了本区的地热资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热水属于溶滤型的陆相沉积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F-、SiO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区内地热水3H值普遍小于2.0 TU,说明形成年代较早;14C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区域地...  相似文献   
996.
基于DTS技术的菏泽地层导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山东省菏泽市某地区的地下热物性参数,本文基于线源热传导理论,将DTS技术与现场热响应试验(TRT)相结合,利用测温光缆对现场单U和双U地埋管加热(或冷却)过程的钻孔温度进行了分布式测定,对该地区每一地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DTS技术可在现场热响应试验中准确可靠地获得各个地层导热系数分布,评价各个地层的热交换能力;渗流对地层导热性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双U管试验的测试结果比单U管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更准确;受热量累积效应的影响,换能试验时间越长,所得到的导热系数越小,并逐渐趋于一稳定值。本研究成果可为地源热泵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分布、资源量及成因分类;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调查、研究和开采试验的历程以及开采的风险和环保等问题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98.
H2S是一种剧毒、有害性气体,乌鲁木齐西山井田是我国最早发现煤层瓦斯中H2S异常的井田之一。为了新建矿井煤炭资源开采安全,基于煤田地质勘查和矿井开拓成果,分析了影响原位煤层中H2S含量的因素,探讨了H2S异常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煤田勘探范围内(埋深浅于600m),实测H2S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层瓦斯总含量、CH4、CO2、N2含量、水分含量(Mad)、灰分产率(Ad)呈负相关趋势,与全硫含量(St,d)、挥发分产率(Vdaf)呈正相关趋势;2)H2S异常的主要成因为煤层自燃、BSR、TDS、TSR混合成因及地下水的迁移。  相似文献   
999.
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旨在缓解敦煌盆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规划的实施,近年来盆地内水面的面积增大,作为规划骨干工程之一的“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得到质疑。地下水是盆地重要的水源,也是影响西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的关键因素。为定量分析引哈济党工程不同调水量下盆地地下水位时空演化态势,本研究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型,结合长期观测井和统测井水位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模型应用发现:2010—2018年区域年均地下水储量亏空约0.40×108 m3,主要分布于党河洪积扇区和党河灌区北部,但党河灌区和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地下水储量亏空分别约2.62×106,9.99×106 m3。采用模型预测了调水量为0.80×108,0.90×108 ,1.00×108,1.20×108 m3/a时,50年后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党河洪积扇地下水位回升5.0~20.0 m,月牙泉区地下水位回升7.0~15.0 m,而西湖自然保护区在模拟期内地下水位回升0.5 m以内。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是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重要和持续的补给水源,“引哈济党”工程将确保西湖地下水位的缓慢回升。研究结果可为“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论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深水砂岩储集体发育,但受成岩作用影响导致储层孔渗低、物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孔隙演化规律,对盆内合水地区长7深水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更好地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1)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分别控制了储层原生及次生孔隙的大小,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两类主要成岩作用,从120 Ma之后,储层开始受其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变强;2)胶结—溶蚀指数影响着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胶结—溶蚀指数越小,储层孔隙含量越高、渗流能力越强。提出以胶结—溶蚀指数为标准,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3)根据胶结—溶蚀指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Ⅰ类为弱胶结—强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小于0.55,微观非均质性最弱,是有利储层分布的主要区域;Ⅱ类为中等胶结—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0.55~0.80之间,微观非均质性中等;Ⅲ类为强胶结—弱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大于0.80,微观非均质性最强。平面上,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马岭—固城—盘客—九岘一带,以条带状、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