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选取贵州喀斯特区草地生态条件下5个不同区域的石灰(岩)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应的理化性质及发生特性,探讨了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确定了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中,供试土壤的诊断层包括:暗沃表层、雏形层和粘化层等,诊断特性包括:热性土壤温度状况、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均腐殖质特性、腐殖质特性、盐基饱和、碳酸盐岩岩性、铁质特性、石灰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显示:5个供试土壤分别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普通黑色岩性均腐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和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等亚类。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3.
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气象站是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需要台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及自动气象站维修,保证其设备运行正常,采集到的气象资料才符合"三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4.
运用当代成矿学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通过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研究,地质与物化探等综合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本区热液型铀矿床自身特点的地质预测新技术,解决与剪切带相铀矿床控矿成矿构造识别和热液铀矿床垂向地球化学分带等关键技术,增强深部隐盲矿床的预测能力,为铀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采前煤柱稳定性研究是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估和开采方案设计的关键。以山东某矿深井巨厚砾岩条件工作面开采遗留煤柱为背景,采用案例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机制及其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巨厚岩层-煤柱协同变形的简化力学模型,探讨了引起煤柱变形的主要应力来源和变形形式,推导了在协同变形条件下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以此为基础,综合煤柱煤体应力、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等条件,提出了煤柱整体失稳的力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巨厚岩层-煤柱失稳诱发冲击与煤柱的位置、尺寸和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关系密切,上覆岩层运动或变形是诱发煤柱失稳的动力因素;巨厚岩层-煤柱的变形主要包括受集中力F压迫的协同挠曲压缩变形和受集中力G作用的重力沉降变形,二者保持内在协调性;巨厚岩层下煤柱整体失稳的工程判据为煤柱煤体平均支承应力p超过其平均极限支承强度Rc(p≥Rc);评估得到遗留的50 m煤柱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并通过优化开采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对相似条件煤柱留设及其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甘肃玉门5.9级地震前周至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5.9级地震,震前,距离震中1000km的周至地震台地下水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地热、水位、流量三个测项都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显示。本文介绍了震前周至井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与该台历史手工观测结果对比,数字化观测更有利于捕捉短临前兆信息及其变化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19.
舒见闻 《湖南地质》1991,10(2):171-176
根据地洼学说关于地壳演化的新理论,将地球置于银河系各级引力场研究,发现银河年与地球绕日运行周期(年)有许多相似之处,后者控制了地球上短期的生物兴衰和四季交替,前者是引起地球上长期冷热变化,导致全球的生物质变进化、冰川活动及海侵海退等循银河年周期发生的根本原因。银河年是建立理想地质年代表的基础,每一个银河年就是一个代。依目前天文观测及全球生物质变进化和冰期资料来看,银河年时距以260 Ma为宜。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120.
地膜覆盖技术在蔬菜生产中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利用。为了较完整地考查它在黄瓜等蔬菜移栽以后生育期的增温保墒效应,以及生育期和产量上的差异,1987年我们在天水市北道区对黄瓜地进行了覆膜对比观测。参试品种为齐黄瓜,试验区占地234.4m~2,植株密度为4338株/亩,采用育苗起垅移栽,行向南北,普通透明超薄型地膜覆盖。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