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202.
203.
204.
本文对茶陵-永兴盆地南缘的航磁(△T)异常进行了研究。铀矿区内航磁异常的解释结果与已知铀矿体的对比表明航磁异常与铀矿化有关。据此推测,与已知矿区类似的其它航磁异常也都可能反映了不同规模的隐伏铀矿化。磁性矿物的相对富集区可能代表着铀沉积的理想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205.
宅基地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条件。目前,在我国宅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面积超标、分布零散、违法占用、长期空闲等现象。根据宅基地存在的各种问题,2016年国家第一次提出宅基地退出,并在全国推行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因素,从中找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困难和阻碍。  相似文献   
206.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利用高温磷渣液直接制备微晶铸石的工艺.以磷渣重熔成的磷渣液作为主要原料,掺量为75%,另掺25%的辅助原料,经热配料、混熔、浇铸成型、晶化退火后制得微晶铸石.XRD测定铸石的主晶相为β-硅灰石;SEM观测铸石是由粒径为0.2~ 0.5 μm的晶体颗粒构成的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物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7.17 MPa,耐碱性为0.02%,耐酸性为0.42%,均符合建筑材料相关质量标准.本文的实验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高温磷渣液的直接资源化利用、解决磷渣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速度明显加快。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兴起使对于人口迁移的探索有了可尝试的新数据源。联通智慧足迹通过收集2019年1—6月的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得出带有家乡地标签的武汉市常住人口数据,以此为因变量,以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中选取的部分字段为自变量,通过GIS分析工具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武汉市外来人口来源以及迁入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在选取的多个影响因素中,在岗职工平均收入、人均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数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人口迁移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②在全国范围内这些因素对各地级市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③影响范围集中于中部地区,包括省域范围内的孝感、黄冈、荆州等地区,以及省域范围以外的信阳、六安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8.
集成变权与约束性模糊CA的城镇用地扩张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变权理论、模糊理论、规模及空间约束等,构建了基于变权的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CA),用于城镇用地空间管制边界的模拟,并以太仓市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首先通过内部填充,再进行外部扩张,体现了紧凑式发展模式,其发展方向符合"十一五"规划要求。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解决城镇用地扩张的合理规模问题,同时也可灵活处理不同因素的作用程度及空间选择的模糊决策问题,故可更好地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9.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大气气溶胶污染区域,亟待厘清其大气污染时空变化与独特盆地地形影响相关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包括:(1)揭示了四川盆地大气环境变化中大地形影响作用,青藏高原东侧区域气溶胶空间分布“避风港”效应,以及大地形热力强迫对盆地空气质量变化的“气候调节”影响; (2)探明了四川盆地大气边界层结构对大气气溶胶变化的影响,冬季重霾期间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PM2.5物理化学特性;(3)明晰了大气气溶胶在四川盆地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机理,以及四川盆地气溶胶高污染分布导致的降水分布型态的气候变化。这些研究提升了四川盆地气溶胶污染形成机理及大地形对大气环境变化影响效应的科学认识,并表明未来应该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地形背景下独特大气边界层结构,人为与自然源排放和环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变化。   相似文献   
210.
基于1981-2020年黑龙江省依安县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气温、降水、风的月份、季节和年际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 a年间依安县平均气温为2.9℃,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升温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501.8 m,整体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年际间波动明显;年平均风速值为2.9 m/s,一年中春、秋两季风力较大,冬季风力最小,近10 a的主导风向由原来的NW转为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