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6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0篇 |
大气科学 | 576篇 |
地球物理 | 326篇 |
地质学 | 1527篇 |
海洋学 | 454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236篇 |
自然地理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 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的研究能够帮助揭示海南岛新构造活动历史,但至今为止,琼中南山地隆升的原因和时限仍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海南岛中部的剥露隆升事件,本文选择琼中南地区海拔最高、高差最大的五指山为研究区,采集8组高程岩石样品,高程范围为203. 55~1153. 52 m。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热历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新生代主要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剥露。第一期为渐新世—中新世(32~17 Ma):隆升速率较快,此时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南海正经历第二次扩张,使得海南岛拉张,活动强烈,造成琼中山地区快速隆升,直到中中新世转为缓慢隆升。第二期为中新世末期(5 Ma)的快速剥蚀隆升阶段:南海扩张已经结束,随着菲律宾板块俯冲亚洲板块,南海北部陆缘整体处于加速热沉降阶段,且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造成了海南岛广泛的隆起和加速剥蚀。 相似文献
982.
为了查明中川地区铀元素在地化作用下相对富集的情况及找矿有利地段,利用航空伽马能谱资料对区内古铀、活性铀的分布及铀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并运用异常叠加量和富集系数等参数对区内地层(体)的含铀性和资源量作了探讨,还运用Ur值、铀钍比值和铀衬钍衬比值等参数,对中川地区的不同岩体的含铀性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将中川地区各地层(体)划分为富铀源富集体、富铀富集体、贫铀源富集体、贫铀富集体,其中富铀源富集体的地层(体)最有利于成矿;通过对中川地区的不同岩体的含铀性对比,认为中川岩体的含铀性较好,为铀性岩体,其它为钍性岩体;指出各岩体内大的构造破碎带、岩体外接触带以及盆地边缘是活性铀的主要富集区,区内铀增量与活性铀叠加复合地段是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83.
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在早白垩世先后发育3个喷发旋回:中分村旋回、赤沙旋回和蝌蚪山旋回。其中蝌蚪山旋回下段以凝灰质粉砂岩为主,中段为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互层,上段以流纹岩为主。蝌蚪山玄武岩中的辉石既存在斑晶中也存在于基质中,这两种辉石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异,从斑晶辉石的核部到边部再到基质的核部,化学成分由富镁向富铁演化,显示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特点,辉石成因的判别图解表明其寄主岩浆为板内拉斑玄武岩,但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又表明岩浆在结晶分异的过程中向着碱性系列演化。根据单斜辉石与熔体平衡原理计算出玄武岩形成时的温度约为1 100℃,压力约为400MPa,相应的深度约为15km,证明岩浆在地壳中有过短暂的停留,并在上地壳部位发生分离结晶作用后喷出地表快速冷凝形成蝌蚪山玄武岩。 相似文献
984.
对中国境内古岩溶分布规律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将古岩溶所赋存的介质分为前活动型古岩溶岩系、活动型古岩溶岩系、稳定型古岩溶岩系、再活动型古岩溶岩系,每一岩系按沉积旋回分为若干个岩组;将古岩溶期分为前活动期、活动期、稳定期、再活动期[1],每一期按构造运动[2]分为若干亚期.古岩溶分布特征(特别是相似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从事古岩溶相关领域(水文地质、石油地质、环境地质等)的研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5.
986.
不同等级的方向一并观测,一般是高等方向观测了按度盘分配的全部测回,而在某些测回中舍测了一部分低等方向,这时其测站平差可按国家测绘总局1956年11月译印的“三角测量计算细则”P.69§102所述的方法及P.71表 相似文献
988.
对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空间实体的描述,除了表达其内在属性外,还应包括动态行为.传统GIS把空间对象内在属性和动态行为分开建模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地图的静态建模思想,而多粒度时空对象把行为能力作为对象的固有属性,是区别于其它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全空间信息系统能够描述具有认知和行为能力的"活"的地理实体.本文针对具有规则化动... 相似文献
989.
黑河中游绿洲化过程中不同开垦年限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开垦年限绿洲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绿洲化过程中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壤环境演变的响应及适应机制。天然荒漠草地开垦为绿洲农田后,新垦绿洲农田大型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增加为天然荒漠草地的1.95倍和1.54倍,百年绿洲农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增加为天然荒漠草地的3.54倍和3.00倍;但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小。不同动物类群随着绿洲农田开垦年限增加,其变化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地蜈蚣科(Geophilidae)、线蚓科(Enchytraeidae)、正蚓科(Lumbricidae)和蝇科幼虫(Muscidae)个体密度逐渐增加,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和象甲科(Curculionidae)个体密度显著降低,而平腹蛛科(Gnaphosidae)、夜蛾科(Noctuidae)幼虫和蚁科(Formicidae)受农田开垦以及开垦年限的影响较小。RDA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化过程中不同开垦年限绿洲农田的土壤温度、pH、土壤粘粉粒、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是导致绿洲化过程中绿洲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随着绿洲农田开垦年限增加,土壤含盐量、土壤粗砂粒和细砂粒的变化是导致不同开垦年限绿洲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