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6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0篇 |
大气科学 | 576篇 |
地球物理 | 326篇 |
地质学 | 1527篇 |
海洋学 | 454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236篇 |
自然地理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从建立“地夺科技文献数据库”做起,结合地震信息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管理对馆藏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增强了管理共作的目的性。为使数据库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台站和地办人员,把数据库纳入了天津市地震局“地城通讯网络”,扩大了服务范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2.
本文指出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是时间不可倒逆的非线性过程。从其复发率来看,它不是周期的,而是准周期的。为了研究大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和探讨预报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几个新的物理量研究和探讨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动态过程。相信这对加深地震成因过程的认识和对地震预报的探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物理量是:(1)离散傅氏谱分析;(2)自相关函数;(3)分形与分维;(4)Lyapunov指数;(5)Kolmogorov熵和广义q阶动态熵;(6)概率和不变分布。 相似文献
203.
204.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5.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PW)中,加权平均温度(T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提高海南岛PW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基于海口站2008—2010年探空数据计算的Tm,分析Tm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2年数据建立Tm单因子、多因子回归模型和加入年积日的回归模型,并利用2013—2014年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基于2012年5—10月数据对基于Tm单因子和多因子模型的GPS反演PW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化单因子、两因子Tm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00和1.978 K,与Bevis公式、常数法相比,本地模型误差较小,与探空资料计算的Tm有良好的一致性。与Bevis模型相比,基于本地单因子和多因子Tm模型的GPS反演PW与探空资料计算的PW相关性更高,偏差更小;与多因子线性模型相比,基于加入年积日的Tm模型的G... 相似文献
206.
207.
介绍了利用车载激光移动测量技术的原理,阐述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城管部件数据采集的主要流程和注意点,并对采集的部件进行了精度分析,验证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9.
滇西芒棒盆地是在上新世喜山运动后期高黎贡山强烈隆升过程中形成的近SN向的断陷盆地,在盆地内发育芒棒组碳质粉砂岩等半成岩,规划建设中的中缅公路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段从该套地层中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该套碳质粉砂岩具有成岩差、易崩解、结构性强等特性,容易引发边坡失稳、隧洞围岩冒顶等工程地质问题。室内试验测试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度大、低膨胀性和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由于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天然岩体和干燥岩块浸水后的性状显著不同,岩体干燥后具有水稳性增强和膨胀势降低的特性。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开展了原位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质粉砂岩具有抗剪强度较高、峰残降差小等特点,是该类地层中大型不稳定斜坡体和蠕滑型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