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气候异常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汝华  黄涛珍  胡炜 《地理学报》2000,55(Z1):128-134
气候是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异常对水资源的影响虽然在具体时间、地点尚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总的趋势是存在的并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气候异常对水资源的来水、供需水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气候异常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异与波动,提出减少气候异常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2.
雎水河流域位于四川省安县西北部,属于"5.12"汶川Ms 8.0级地震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5个汛期内,每年均有不同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发生。其中以2013年7月9日的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对雎水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入手,以ArcGIS为平台,利用DEM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信息,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及灾害特征。研究得出结论:1流域地形地貌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大强度局地暴雨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2研究区内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页岩等软弱地层区域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的区域,地形坡度陡、地形起伏度大的地区则更为密集。3流域内泥石流具有群发性、高频率、密度大、搬运能力强、崩滑流灾害相互叠加灾害效应放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黑方台黄土崩解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土的崩解特性,探讨黄土崩解机理,以黑方台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黄土崩解装置,对该地区原状黄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崩解试验。选择影响黄土崩解的土样尺寸、初始含水率、水温、酸碱度、盐度5种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进行崩解测试,记录崩解的整个过程,绘制崩解曲线,求出对应的崩解速率,进行拟合,得到崩解速率与各变量间的关系。试验发现,该黄土的崩解过程可以划分为浸湿、软化和塌落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持续的时间较短且崩解很弱,崩解主要集中在第3个阶段。由各组崩解曲线得出黄土的崩解速率与水温呈正相关,与土样尺寸、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pH值介于5.5~6.5以及9.5~10.5时,黄土的崩解速率较高;而盐度对黄土的崩解速率影响不大。此外,黄土的崩解特征与自身的结构、颗粒成分、胶结物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韩莎  胡炜  李成林  赵斌  严芳 《海洋科学》2016,40(3):10-16
为确立一种准确测量仿刺参体长的方法,选用薄荷醇(menthol)为麻醉剂,在不同麻醉浓度条件下,观察了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麻醉反应,同时比较了在不同水温(11、13、15、17、19、21℃)环境条件下对不同规格((L)42.37 g±1.99 g、(M)22.91 g±1.03 g、(S)12.09 g±1.51g)幼参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当薄荷醇浓度在4%以内时对仿刺参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迅速,复苏率为100%;在麻醉体积分数为0.25%、0.5%、1%时,对大规格幼参麻醉时间及复苏时间影响显著,而对中小规格影响不显著;水温11~19℃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仿刺参幼参的麻醉时间从15.62 min±1.31 min缩短到12.17 min±0.21 min,但复苏时间从13.61 min±4.85 min显著增加到28.10 min±7.35 min,不同水温下薄荷醇对仿刺参幼参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P0.05),当水温超过21℃时幼参麻醉状态出现异常,不适宜进行麻醉。研究表明:薄荷醇是一种对仿刺参安全有效的麻醉剂,在水温11~21℃进行测量体长的实验中,对体质量20 g以上的幼参适宜的麻醉体积分数为0.5%~1%,对体质量20 g以下的幼参适宜的麻醉体积分数为0.25%~0.5%。  相似文献   
35.
在刺参苗种工厂化生产期间,以体积浓度为0.1%~0.5%薄荷醇作为麻醉剂,通过对玻璃海鞘和不同规格参苗进行麻醉剥离实验,研究参苗与敌害生物——玻璃海鞘分离的效果,从而达到高效清除玻璃海鞘的目的。结果表明:薄荷醇溶液对玻璃海鞘无剥离和杀除的作用效果;大规格(0.58 g±0.05 g)刺参选用浓度0.4%~0.5%薄荷醇溶液麻醉20 min,中规格(0.32 g±0.05 g)刺参选用浓度0.2%~0.5%薄荷醇溶液麻醉20min,小规格(0.17 g±0.01 g)刺参选用浓度0.4%~0.5%薄荷醇溶液麻醉10min以及选用浓度0.1%~0.3%薄荷醇溶液麻醉20 min,抖动脱落率均可达90%以上,麻醉剥离效果显著。麻醉剥离后的刺参经1h的恢复即可达到自然状态,营正常活动附着,无排脏或化皮等不良应激反应。因此,采用薄荷醇麻醉剥离参苗可为安全高效清除玻璃海鞘及分苗的生产环节提供省工省力、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麻醉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及免疫的影响,选用两种麻醉剂(薄荷醇浓度为0.5%、1%,硫酸镁浓度为0.25mol/L、0.5mol/L)对刺参(体质量15.82±0.79g)麻醉后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0.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复苏时间长,复苏后棘刺不舒展,附着力弱,活力较差,且生长缓慢;其它麻醉组刺参复苏快棘刺舒展自然,管足附着力强,活力好。1%薄荷醇麻醉组刺参SG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0.5%薄荷醇和0.2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0.5mol/L硫酸镁麻醉组刺参麻醉后免疫酶指标随复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外,其它麻醉组刺参免疫酶指标随复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复苏至96h时各项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麻醉剂(0.5%、1%薄荷醇和0.25mol/L硫酸镁)不会对刺参生长及免疫机能造成损伤,并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刺参各项免疫指标在96h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7.
Different hybridization groups of wild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from Qingdao(Q)、Yanta(Y)、Weihai(W)、Rizhao(R)、Changdao(C) were studied in contrast with their self-breeding groups.By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s, the rate of hatching、auricularia larvae survivorship、doliolaria apperance and rate of metamorphosis about different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ized. Results showed, in general,the hybridization groups have heterosis over the self-breeding groups, hav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5% level with the contrast groups.Thereinto, the groups of Y(♀)×Q (♂)and Q(♀)×W(♂) had the best hybridized effects.(Their rate of hatching、auricularia larvae survivorship、doliolaria apperance and rate of metamorphosis is 95.4%、95.2%、20%、93.8%;93.8%、90.1%、15%、91.6% respectly );the groups of Y(♀)×W(♂)、Y(♀)×R(♂) and W(♀)×R(♂) are in-between(the corresponding datas are: 94.2% 、87.2%、12%、91.2%;93.6% 、86.2%、12%、90.1%;96.1%、83.1%、10%、86.7% respectly);the effect of Q(♀)×C (♂)and W(♀)×C(♂) is unconspicuous(the corresponding datas are: 93.2、%、80.4%、10.5%、80.2%;90.7%、79.3%、9.5%、78.9% respectly).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academic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directive meaning for scienc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38.
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刺参池塘养殖中微生态制剂施用混乱、标准不一以及效果不稳定性等现状,本研究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土著芽孢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特征、16s rDNA测序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命名为XA-01,该茵可为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  相似文献   
39.
贾俊  朱立峰  胡炜 《中国区域地质》2013,(12):1968-1975
甘肃黑方台地区常年农业灌溉导致塬边产生大量的黄土滑坡,灌溉水长期入渗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园地下水作用造成水敏性黄土遇水乃至饱水后强度劣化.进而产生斜坡失稳,因黄土滑坡剪出口高悬于上缓下陡的坡体中部,其成灾模式呈现出高位剪出后高速滑动.并产生远程运移,波及范围大,致灾后果严重。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焦家崖头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灌溉型黄土滑坡塑流-拉裂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离散元模拟方法,对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模型底部饱水黄土软弱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滑坡运动学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上升,模型底部软弱层范围不断增大:孔隙水压力主要作用于滑坡底部软弱层饱水黄土:地下水位高程上升至标高1682m时,滑坡产生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40.
胡炜 《地理教学》2013,(9):48-50
正季风区一年内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由于冬季受来自陆地的气团控制,降水较少;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气团控制,降水丰富。然而,并非所有季风区冬季都干旱少雨,如果气团的性质发生改变,受锋面、气旋、地形等因素影响,冬季亦可形成丰富的降水,有些季风区的冬季降水量甚至超过夏季。一、日本西岸和台湾岛北部——地形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在南移过程中,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可能变得比较湿润。尤其是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经过温暖的海面,低层空气变暖变湿,易出现湍流、对流,将低层的水汽、热量传到上层,气团变性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