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7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57篇 |
地质学 | 236篇 |
海洋学 | 64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了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Cd标准溶液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仪器的质量分馏校正采用Standard-Sample Bracketing法。实验结果用δ114/110Cd来表达。在此研究基础上,以SPEX Cd标准溶液为参考标准,对国外4种Cd标准溶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验测定的精度在0.07‰~0.13‰(δ114/110Cd),与目前文献报道的结果具有相似的精度。以最新SPEX Cd标准样品(δ114/110Cd=0)为基准,计算的δ114/110CdJMC、δ114/110CdSPEX-1、δ114/110CdBAM1012和δ114/110CdM櫣nster的值分别为0.55‰、0.56‰、-0.65‰和5.14‰,说明不同批次SPEX标准溶液的Cd同位素组成是明显不同的,最新的SPEX Cd标准溶液与SPEX-1 Cd的δ114/110Cd值存在着0.56‰的差别。将以SPEX Cd为参考标准的δ114/110CdBAM1012和δ114/110CdM櫣nster转化为以SPEX-1或JMC为参考标准后,得到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52.
云岭锡矿位于保山地块东缘的云岭花岗岩体内,含矿岩石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显示片麻状构造。本文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云岭花岗岩侵位于222.8±1.3Ma,其SiO2为64.83%~66.05%,K2O为3.30%~3.72%,Na2O为1.91%~2.19%,铝饱和指数(A/CNK)为1.26~1.30,显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花岗岩中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εHf(t)值分别在-10.6~-13.9和-1.16~-23.8之间,对应tDM2 (Ma)分别在1926~2138Ma和1951~3387Ma之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地壳物质重熔。云岭花岗岩中Sn含量在4.3×10-6~14.2×10-6之间,花岗岩中岩浆黑云母Sn含量在5.8×10-6~9.6×10-6之间,蚀变花岗岩中的热液黑云母Sn含量为75.8×10-6~244.0×10-6,交代岩浆黑云母的热液白云母Sn含量为12.2×10-6~16.4×10-6,而石英脉中白云母的Sn含量为741.0×10-6~1042×10-6。对比华南和云南腾冲地区部分锡矿床和含锡花岗岩,云岭花岗岩演化程度低,且花岗岩及岩浆黑云母的Sn含量未显著富集,可能不是致矿花岗岩。云岭锡成矿作用可能与深部隐伏的花岗岩释放的富Sn岩浆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53.
地下介质横向变化的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提出的地震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以坎尼最佳边缘检测准则和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为理论基础,能在地震记录上较方便而可靠地识别地下介质的横向变化。这些横向变化包括不能用肉眼在地震同相轴上直接发现而又实际存在的隐蔽特征。对地层尖灭,透镜体、岩性变化和孔洞、裂缝发育带均可进行识别。模型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西藏尼木斑岩铜多金属矿区后续地质勘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期勘查结果,岗讲Ⅰ号矿体品位偏低,矿体厚度、产状变化较大,形态较复杂,应加强矿区基础地质工作,综合地质研究工作,总结铜、钼空间富集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指导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的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55.
复合点坝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分析是曲流河研究的难点,仅靠地震和测井资料难以解释清楚。关于复合点坝储层构型表征也较缺乏定量化指导标准。本研究选取了13条曲流河河段的260个复合点坝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参数分类统计,形成曲流河复合点坝地质知识库。将复合点坝分为4大类、25个亚类;将侧积体分为8大类、22个亚类。统计不同类型复合点坝和侧积体构型样式的分布概率关系。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定量分布概率关系,达到在资料较少情况下分析复合点坝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在分析了成矿预测的特点并在对澜沧江南段铜多金属的成矿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ORPAS系统抽取构置了来自地质异常场、成矿异常场和矿化异常场等多源信息的16个预测变量;把研究区划分为2.5 km×2.5 km大小的1334个统计单元,利用证据权重法的数学模型对研究区铜多金属矿产进行预测;圈定了3级成矿远景区;研究表明证据权法用于成矿预测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性较高;利用MORPAS系统进行成矿预测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57.
青海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往有关共和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岩浆岩成因机制的认识分歧较大,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露头岩石方面。本文以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深部花岗岩岩芯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长石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矿物组成及长石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主要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奥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36.5±1.7Ma,英云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41.6±3.0Ma。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全岩Ta-Nb-Hf等不相容元素图解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共和盆地的236.5~241.6Ma花岗岩显示火山弧及同碰撞花岗岩成分特征,说明中三叠世共和地区发生俯冲-碰撞转换。结合本文数据与区域背景资料,作者认为:共和盆地早-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的形成与印支期宗务隆洋的南向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此时,在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存在统一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在236~241Ma时发生俯冲-碰撞转换;晚三叠世时宗务隆-青海南山-西秦岭北缘已处于碰撞期和后碰撞期。 相似文献
58.
火山能够产生大量地震信号,这些信号与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信号不同。几乎在每一次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之前,火山下面或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增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因此,地震学已成为火山喷发预报和监测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尽管在不同火山建立的监测站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差异,但世界上近200座火山均已采用地震方法监测,这表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喷发的538座火山中有约1/3的火山采用了地震监测。近几十年来,每年会发生55~70次火山喷发(Simkin,1993)。火山的喷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地震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59.
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等地质力学参数是进行储层压裂改造的基础数据,影响着整个压裂设计的准确性。由于页岩层理发育及矿物组成的复杂性、页岩力学性质的横观各向同性,所以基于传统力学模型获取的压裂参数设计将丧失意义。以横向各向同性模型体现层理发育页岩储层的力学性质,通过简化的横纵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以较好地表达出页岩的横观各向同性,并总结了横观各向同性地应力解释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应用商业化水力压裂数模软件对四川盆地某层理页岩储层进行了压裂设计,比较了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模型与传统模型解释力学参数差异,非常规储层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同时通过改变射孔位置研究了起裂点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横观各向同性解释的杨氏模量、地应力要略高于传统方法,同时横观各向同性解释的地层地应力差较小,所以受不同射孔位置的变化对裂缝几何的形态影响要远远高于各向同性模型模拟的结果,特别是缝高变化更为明显。同时数据表明,在高应力区射孔将形成更为狭窄缝宽的水力裂缝,这会严重影响后续支撑剂的进入,以上结论将为提高页岩储层的压裂设计精确性给予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0.
为了精确识别高光谱遥感图像上的地物,使用交叉相关光谱匹配方法获取光谱整体形态的最大偏移量,通过对比分析吸收谷位置变化获取吸收谷位置的最大偏移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吸收谷位置的偏移范围;然后使用穷举法,进行基于整体形态和偏移范围内局部吸收谷位置的识别。在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区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结果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进一步证实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