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歧口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一亚段是重要的含油层段,其内部发育水下扇沉积体系。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及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区水下扇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发现其内部可识别出扇面水道、非限制性朵叶体和开阔湖泊三种成因相组合,其中扇面水道由主干扇面水道和分支扇面水道两种成因相构成,非限制性朵叶体由近端朵叶体和远端朵叶体两种成因相构成。主干扇面水道切割近端朵叶体,将沉积物向盆地内部输送,在坡折带其所携带的沉积物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再次分配,形成新的扇面水道和非限制性朵叶体;分支扇面水道多发育于远端朵叶体上部,被开阔湖泊泥岩所包围。在区域背景及生物相资料分析基础上,指出沙三一亚段歧口凹陷中部处于断陷盆地的裂陷幕,在构造坡折带或陡坡带,由于断层活动等因素影响,在半深湖-深湖背景下形成水下扇沉积体系。歧口凹陷沙三一亚段水下扇沉积体系的研究对于该区有利储集体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敦清  严德天  王华 《新疆地质》2011,29(2):207-211
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经历了断陷、拗陷两大发育阶段,沉积与古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沙三段—沙二段时期是断陷活动期,沉积相带、沉积厚度受边界同沉积断裂及内部同沉积断裂控制,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体系广泛发育.沙一段时期,研究区进入断-坳转换阶段,坳陷基底总体平缓,差异断陷作用减弱,整体沉降增强.在湖盆水体长期改造作用下,滨岸沙坝为该时期典型沉积类型.东营组时期,拗陷活动增强,坳陷坡度进一步增加,湖泊三角洲体系全面发育.通过对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古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骨架砂体控制作用研究,明确了储集体与构造体系配置关系,对该区隐蔽油藏勘探和井位部署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研究了孔南地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性。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好,属于孔隙型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特征。晚成岩期,岩屑、填隙物、长石颗粒以及高岭石发生溶蚀,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沉积条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二段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二段为研究对象,根据砂岩骨架成分、重矿物特征、砂体分布体系和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区内孔二段的物源区及其母岩性质、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东部和西部,东部物源区为徐黑凸起和埕宁隆起,西部物源区为沧县隆起。  相似文献   
15.
柴北缘东段古生界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古构造应力场性质及其转变机制尚不明确。文中对欧龙布鲁克地区野外剖面及应力感构造要素(褶皱、节理、擦痕)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加里东晚期应力场为NE向;晚海西-印支期早期为SN向,晚期NW向两期挤压应力场;燕山早期近EW向拉张,燕山晚期及喜山晚期处于NE向挤压应力场。根据欧南凹陷平衡剖面反演结果,对比不同时代地层收缩速率可知,柴北缘东段寒武纪-新近纪构造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加里东早期(C -O1)弧后伸展、晚期(O2-S)弧后挤压,导致柴北缘东段初步形成NW向的背斜凸起;(2)晚海西-印支期(P-T)隆升阶段,欧龙布鲁克地区整体处于水体之上,并没有造成盆内二叠系-三叠系的沉积;(3)燕山早期(J1-J2)陆内伸展断陷、晚期(J3-K)挤压反转,欧龙布鲁克地区为继承性隆起,未完全接受沉积;(4)喜山晚期(N-Q)强烈挤压构造变形,逆断层强烈活动使山体快速隆升,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一下亚段进行岩石学、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出4种岩相组合、4种测井相类型和3种地震相类型;划分出扇中和扇端亚相;建立了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并探讨了冲积扇的空间展布规律。认为研究区孔一下亚段陡坡带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进积型冲积扇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的研究是孔二段到孔一段古环境变化、古构造及盆地演化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中国大陆宏观格架、全国布格重力异常和东北地区1:50万剩余重、磁力异常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质及构造演化史,分析了东北剩余重磁异常特征,并探讨了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与成矿有关的剩余重磁场特征,说明了剩余重磁异常可在刻画地质构造、断裂分布、地层分布及成矿带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重磁场与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北地区的重、磁场特征,同时对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据进行了小波分析计算.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东北地区重力场以北东走向为主,表现出该地区重力场的主要趋势.根据磁场的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分为六个区域:呼和浩特以北磁场相对平静区;赤峰一带正负磁场交互变化区;海拉尔以南磁场缓变区;齐齐哈尔—依春磁场剧烈变化区;长春—沈阳负磁场平缓区;牡丹江—丹东磁场区.利用重力资料,应用调和级数法对研究区的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该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分布.根据磁力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研究区居里界面的深度分布.同时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历史、研究现状、分类及特征, 并指出开展“残留盆地”的研究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作者按照简单易行的原则,将古潜山油气藏分为两大类共六种.随后作者阐述了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包括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成藏配置等等,最后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主要有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古潜山内幕裂缝预测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20.
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田发现于1998年10月,于1999年6月产油气。它是渤海湾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低位潜山油气田,油气藏为新生古储式,潜山北、南两侧的古近系生油凹陷为其油气来源,油气主力产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面积为57.1km2,探明油气当量达394.68×108m3。该油气田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东北倾没端,是一个受裂缝和岩溶洞穴共同控制的复杂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本文回顾了油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在论述潜山油气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实践和认识,分析了此类潜山勘探的成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