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0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142篇 |
地球物理 | 126篇 |
地质学 | 270篇 |
海洋学 | 135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1979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活跃、中断和撤退时欧亚地区大范围环流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年季风活动的变率与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演变有明显关系。季风活跃期,高空西风带显著北移,西藏高原上空有高空反气旋环流建立、发展,苏联西部阻塞高压发展、维持;季风中断期,西藏高原西部有高空槽存在;苏联西部阻塞高压减弱、崩溃或有高空槽发展;季风的撤退也与东亚冷空气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时域反射仪在监测青藏高原活动层水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时域反射仪(TDR)是一种利用电磁脉冲方法,根据电磁波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测试不同土层 的介电常数,接介电常数值可获不同土类在冻融状态下的未冻水含量和总体积含水量.TDR仪可在 野外环境下无破损地测得融土和冻土的液态水含量,尤其是能测出不同负温下冻土中未冻水的变 化.该仪器最适用于测量均质细颗粒土的体积含水量,经与烘干称重法对比,TDR仪应用在青藏高 原上不同融土类所测含水量值的误差范围:粉土和细砂为±2.5%,粘土和亚粘土为±3.0%,砂砾石 土和碎石土为±5%.经过反复的野外实践证明,用 TDR仪测上层含水量具有简便、快速及稳定等 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方法.根据青藏公路沿线8个场地埋置的TDR仪和地温仪所获的一个年周期的 水、热资料(1997.8~1998.7),分析了高原活动层在冻融过程中温度场和水分场的耦合所导致的水分迁移及水分场重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青海南部金沙江缝合带二叠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海省南部扎河地区金沙江缝合带中出露的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断片组成.对其中的二叠纪硅质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后发现,该地区的硅质岩SiO2含量在71.56%~88.24%之间,Al/(Al+Fe+Mn)平均值为0.64,MnO/TiO2平均值为0.74,ΣREE平均为138.51×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坦型,δCe为0.97~1.49,平均为1.14,无明显异常;(La/Yb)N平均值为1.85,(La/Ce)N平均值为1.08,与已知大地构造背景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其形成环境为陆间洋盆环境.因此,金沙江带不能作为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5.
东北非是一个快速兴起的世界级金矿省,发育大量造山型金矿床。选择东北非努比亚地盾代表性造山型矿床进行总结梳理,认为区内金矿成矿可能受控于努比亚地盾地块拼帖后挤压/压扭向张扭剪切转换的过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基性火山岩是主要赋矿围岩,剪切带(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比,发现努比亚地盾矿集区与胶东矿集区类似,在大规模金成矿前均经历了洋壳俯冲过程,除赋矿围岩和成矿时代区别明显外,在控矿构造、矿化类型、矿物组合、成矿流体等方面较相似。结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比,针对努比亚地盾造山型金矿的找矿勘查提出具体建议:通过遥感和地质图修编圈定找矿远景区;利用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图草测等圈定找矿靶区;利用蚀变填图、反循环钻探,结合电磁测量,追踪隐伏矿体;通过矿床理论研究和矿田构造分析,支撑矿床(点)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6.
江西贵溪冷水坑矿田是国家级银资源基地。本文在系统研究冷水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分析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系统入手,初步建立了冷水坑矿田成矿模式。认为冷水坑矿田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类:即斑岩型矿床和层控叠生型矿床。结合矿田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冷水坑矿田小源区、麻地-燕山区和闽坑-岭西铅锌区3个成矿预测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戴河中海滩人工养护前后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秦皇岛北戴河中海滩养护工程,对养滩前后不同时期抛沙区内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实验,获得沉积物粒度参数,并结合Gao-Collins粒径趋势模型,对海滩养护后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沉积物输运变化以及抛沙区外未养护海滩沉积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滩养护后,抛沙区内沉积物粒度总体细化,在养滩初到养滩之后6个月期间,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这是由于外来抛沙的混杂和夏季ES向波浪的搬运作用,抛沙物质和原始海滩沙混合,抛沙区外变化趋势相反.养滩9个月后,由于冬季暴风浪的增多,抛沙区内沉积物遭受侵蚀并在抛沙区外淤积,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粗、分选变差,抛沙区外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15个月后,抛沙区内外沉积物均变细,冬季侵蚀的海滩得到恢复.沉积物净运移趋势由沿岸输移逐渐变为垂岸输移,这是由于经过1年多的时间,海滩与区域动力环境相适应,海滩处于横向输沙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夏季向岸输沙、冬季离岸输沙.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