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7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篇 |
大气科学 | 80篇 |
地球物理 | 241篇 |
地质学 | 345篇 |
海洋学 | 9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02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山西及邻近地区的GPS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水平形变场演化图像,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探讨预报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地表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垂直向上运移,即处于深部的油气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通过渗滤作用、扩散作用或别的方式,到达地表,引起地表介质(土壤、岩石、水、气体及生物等)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的量的变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场的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来寻找油气藏的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油气化探本质上是一种以研究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达到找油目的直接方法。自30年代德国的G.劳伯梅耶和苏联的B.A.索柯洛夫开创地表烃测量以来,油气化探已进行了五十余年,经历了发展与停滞的反复过程,究其原因,除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外,亦与油气物质运移机理及分布模式复杂多样、其异常与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关。对于油气物质异常的形成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结合地质、物探、化探的众多因素,综合考虑亦不失为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引入的化探指标众多,各参数与油气藏的关系复杂。对于异常的解释、评价、筛选及预测油气前景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参数综合指标MPV_1,试图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普查工作的同时,围绕一些钻井以放射状分布采集了一些样品并选用多参数指标,以达到改进预测的成功率,两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与本文有关的廊固地区油气普查工作成果,请查阅《廊固普查报告》,这里不再详述。 相似文献
53.
在美国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勘探油气已有30年了,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壤中吸附烃抽提技术以及其测量分析都已得到了发展提高。实验表明,在首次测量后数年重新采样,异常可以重现;另一方面,随着油田的开采,烃异常逐渐变弱,最后趋于消失。尽管与大型油气藏相联系的晕圈(halo)这种基本异常模式继续被发现,亦已认识到其他类型的烃分布模式。烃测量技术有助于评价穹隆构造翼部的含油性,在获得适当的资料后,可以在构造顶部布钻。如例案所述,烃测量后指出在刺穿型穹隆构造的翼部有一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54.
河北、河南等地提高某些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应用研究朱立新,任天祥,周国华,王徽,张连生(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102849)关键词农业地球化学,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我们从1990年起,先后在河北、河南等地开展农业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55.
本文提出一种 P 波定位方法,只用最先到达的四到时,通过优选速度反复迭代,给出近震的基本参数:震中经纬度、发震时刻和震源深度。对若干震例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57.
随着业务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经常会出现故障,尤其是监视器,故障率是相当高的。我们可以把监视器的故障分为下面七种类型:·电源电路故障·行扫描电路故障·场扫描电路故障·视频驱动电路故障·信号控制电路故障·消磁电路故障·显像管电路故障而在监视器的这七种故障类型中,最易出现、也是最常见的故障为电源电路故障以及行、场扫描电路故障。监视器出现故障都比较直观,都是以一定的故障现象表现出来。典型的故障现象有:开机无光栅、光栅出现一条水平亮线和屏幕光栅跳动画面滚动。检修的基本方法有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58.
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壤成因类型条件下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56件土壤样品,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SOM)、阳离子交换量(CEC)、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量。利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探究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研究区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预测模型,以此深入了解区内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海市土壤呈酸性—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阳离子交换量偏低;土壤中N、P、K、Mo、Zn元素全量相对富集;元素全量、有效量及其有效度变异性较强;土壤中B、Cu、K、Mn等营养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相关性较好,土壤pH值对K、Mo、Si的有效度有一定影响,CEC与Si的有效度呈显著正相关,SOM增加有利于提高Cu、Fe、Mn、P、Zn等元素有效量。通过土壤全量分析数据及土壤理化指标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以预测表层土壤中Cu、Fe、Mo、Mo、P、S、Si等营养元素的有效量,若引入更多影响因子,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使得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59.
地质标本作为地质历史和地学研究的见证物,是地质生产、研究与教学的核心材料和基础资源,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服务之基,更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地质博物馆十多年的数字化实践,以及横向对比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基础上,并结合测绘、光谱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标本的概念,数字标本的来源不局限于对现有标本的数字化,可超越传统标本尺度空间的限制,直接到标本采集点面向地质体进行无损采集,从而极大地开展标本采集、典藏、研究与科学传播工作。利用环拍-摄影测量法、矩阵拍摄法、拼接拍摄法等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大尺度的数字采集、后期加工形成数字地质体,因其具有地质体野外产出的空间关系、纹理特征、质地色泽等视觉特征,等同于在虚拟空间中再现了野外地质体,实现了地质体的数字化典藏,随着数字地质体的量的积累,孤立的地质体连成片,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典藏地壳。数字地质体不仅具有对已有地质体的数字化保护意义,而且具有科研、科普价值。自主研制的地质标本三维影像获取系统基本上解决了地质标本三维数字化存在的表面纹理信息清晰度低、高光材质及透明材质效果差、后期人工干预工作繁琐与艰巨这三个关键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标本正经历着由三维到多维的蝉变,综合分析了现代信息提取技术获取蕴藏在实体地质标本中专业信息的可行性,展望了多维数字标本实现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