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71.
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海参不同组织酸性黏多糖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亚甲基蓝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参不同组织酸性黏多糖含量.在pH为5~6的酸性条件下,海参多糖以阴离子状态存在,能够与亚甲基蓝发生异染现象,生成的异染配合物在564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在4~2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78.33%~100.09%,精密度<10%,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79m...  相似文献   
372.
在水力压裂施工中,如何有效获取压裂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形态以及裂缝的动态扩展过程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问题.目前,常规利用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存在需要人工干预、散点信息表示能力不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往往因复杂的地下介质情况而引入计算偏差.本文基于非监督学习算法,通过提取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信息...  相似文献   
373.
<正>1研究背景针对全球地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研究人员对地震相关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而随着高频GNSS设备的出现和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高频GNSS成为地震相关研究热点。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得发震时刻、震级及震中是后续预警及应急的基础。传统地震仪在强震(M> 7)发生时,会出现限幅、饱和、系统偏差及信号扭曲等现象,给地震参数的获取带来困难(Bilich et al,2008)。例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时,受传统地震仪对强震记录饱和等现象的影响,测定震级偏小,震后灾害被低估,由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374.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图强林业局作为试验区,基于统计方法对多时相ENVISAT ASAR数据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分别选取HH、HV及HV/HH值分析森林蓄积量与SAR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其散点图形状进行方程拟合及优选,完成蓄积量的估测。利用独立的检验样本对估测结果进行评价,均方根误差(RMSE)为16.526 m3/hm2,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75.
直接滴定法测定鱼油中酸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6.
<正>1研究背景渭河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东西部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受到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构造演化的综合影响,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强烈,历史地震多发,而近代以来地震活动长期平静,已有400余年无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可从构造活动强度上深入研究该区中强地震危险性。渭河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受一系列断裂控制,形成强烈下降的西安凹陷、固始凹陷和相对上升的宝鸡凸起、骊山凸起、咸礼凸起和蒲城凸起,凹陷区与凸起区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377.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不同结构的滑坡堰塞坝坝体的破坏过程差异,探究了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堰塞坝的稳定性差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堰塞坝破坏模式的变化取决于浸润线在下游坡面的出露位置,相比上游水位有一定的延迟性;(2)正、反粒序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取决于坡体渗流与下游坡面临界起动坡降的关系;(3)细砂层的位置分布,不同埋深细砂层的起动临界坡降差异和细砂与中粗砂的孔隙率差异是造成正、反粒序坝体破坏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滑坡堰塞坝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78.
高性能原子钟尤其是星载原子钟,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要求更高精度、更小型化的新型星载原子钟。介绍了新物理原理和先进技术以及在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空间科学实验中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原子钟的产生、发展以及它们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9.
根据金矿床中碲、硒赋存特点与富集程度,可将Au-(Ag)-Te-Se成矿系统的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2) 造山型金矿床;(3)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4) 碱性-偏碱性侵入岩型金矿床;(5)斑岩型(铜)金矿床;(6) 夕卡岩型(铜)金矿床;(7) VMS型金多金属矿床。碲、硒都是亲地幔的元素,侵入岩与火山岩是Au-(Ag)-Te-Se成矿系统中碲、硒的重要来源,黑色岩系也是硒的重要来源。温度、pH、氧逸度等是控制Te、Se的迁移与富集的重要因素。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机制与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水-岩反应、流体沸腾与混合、有机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流体沸腾与流体混合是碲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而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有机作用是硒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在成矿过程中,先期形成一些亚稳定或不稳定的过渡态矿物易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或是不饱和流体与已形成的矿物发生溶解-再沉淀作用,导致矿石具有丰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80.
东坪碲金矿床是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碲金矿床。虽然前人已对该矿床做过大量研究,但其成矿年龄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矿床中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年龄进行研究,对成矿年龄和矿床成因进行限定。矿床中的辉钼矿存在浸染状和细脉状两种产状。浸染状辉钼矿通常产于正长岩,与硫化物共生,Re-Os模式年龄为(401.1±2.1)和(402.8±2.1) Ma。细脉状辉钼矿主要产在石英-硫化物脉中,其内部及裂隙中产出大量自然金,Re-Os模式年龄为(380.3±2.0)和(376.9±2.9) Ma。含金石英脉中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394±1.7) Ma,热液锆石U-Pb年龄为(382±4.7) Ma。辉钼矿与锆石年龄一致,且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侵位年龄相吻合,因此认为东坪碲金矿床存在泥盆纪成矿,可能与水泉沟岩体岩浆活动有关。矿床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流体的交代、活化、富集过程,最终形成大型碲金矿床。矿床中的碲主要来自上地幔或洋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水泉沟碱性岩浆出溶的高氧逸度、中偏碱性的流体和脱气作用为碲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