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10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宗燕  翟红云  蒲海燕 《地理教学》2023,(1):19-22+14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02.
吴翀  刘黎平  翟晓春 《大气科学》2017,41(4):659-672
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是探测云底的两种设备,但其探测能力和探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比分析两种设备的测云效果有助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探测优势,推进我国云雷达在云探测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云雷达数据的云底和云顶高度分析方法,利用2014年夏季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云雷达、激光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数据,统计了三种设备探测青藏高原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底高度偏差、探测率,分析了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偏高的原因,根据探测结果提出了固态发射机体制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低云的优化观测模式,模拟分析了探测效果。结果表明:(1)云雷达对高云的探测能力要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但其对低云的探测能力有待改进,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下部的边界层内的云雷达回波信号可能是非云降水回波;低层云的遮挡作用明显降低了激光云高仪对多层云的观测能力;与激光云高仪相比,云雷达仍然会漏掉一些高云和中云。(2)激光云高仪探测的中云和高云的云底很多在云雷达回波内部,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观测的云底的时空对应关系比较差。(3)增大激光发射功率和优化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观测模式可提高云的观测能力,微波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可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这一工作为云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评估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云的能力,讨论设计优化的云观测方案,为推进我国云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岩体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翟建平 《地球化学》1989,(3):202-209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三个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相一致,分别为135Ma和0.707±0.001左右。结合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资料分析,发现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了同化混染,而且这种作用达到了充分的均一化。据壳幔混合模式计算,其中地幔锶和地壳锶分别约占53.8%和46.2%。这些岩体与深大断裂和地幔隆起有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4.
105.
选取渤海海域某导管架平台24年的年最大波高和相应风速,基于Gumbel分布对2个边缘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族中的4种函数构建两变量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并进行了拟合优度评价。利用优选出的Clayton Copula函数,计算风浪联合分布的联合重现值。以海洋平台响应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二维Clayton Copula函数的风浪联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opula函数构造的二维分布,考虑了风浪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同重现值设计参数下,可以降低导管架平台的结构响应,从而可以降低海洋平台的环境条件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6.
中国茶树生态区划的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和研究我国各地茶叶生产情况、不同茶树种类对生态环境适宜的差异以及中国茶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茶树生态区划。此区划分为两级系统,第一级分出四个区即暖温带茶区(小叶种茶可种植区),北亚热带茶区(高品质小叶种茶适宜区),中亚热带茶区(中小叶种茶最适宜区),南亚热带、热带茶区(大叶种茶适宜区)。在一级区的基础上,又分出九个二级小区。指出了中国各个茶区的发展方向,对我国今后的茶叶生产乃至茶叶的出口创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初步探讨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收集69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标本,行P16INK4A、HPV L1壳蛋白检测,分析P16INK4A、HPV L1壳蛋白及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P16INK4A在LSIL组、HSIL组、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5%、85.2%、100.0%。同LSIL组比较,P16INK4A在HSIL组及SCC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HPV L1壳蛋白在LSIL组、HSIL组、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6%、18.5%、0%,HPV L1壳蛋白在LSIL组中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及SCC组(P<0.01)。随着宫颈病变加重,P16+/L1-阳性率有升高趋势(P<0.01),P16-/L1+阳性率有下降趋势(P<0.01)。LSIL组中P16+/L1-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和SCC组(P<0.01),SCC组P16+/L1-阳性率较HSIL组有明显提高(P<0.05)。LSIL组中P16-/L1+阳性率明显低于HSIL组和SCC组(P<0.01)。P16+/L1-较P16INK4、HPV L1壳蛋白单一检测筛查HSIL+特异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P16INK4A联合HPV L1壳蛋白有望成为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8.
冻结细砂剪切蠕变的若干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米海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3,15(3):492-497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谢尔塔拉铁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成矿带上,是一个大中型的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富集型矿床。在对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物质组成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表明,从热液作用早期到中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升高的趋势,两者呈负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从热液作用中期到晚期,具有成矿温度递减、盐度降低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变化,指示流体发生了混合作用。S、Pb、C、H、O同位素组成表明,金属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和下伏地层,同时还有深部岩浆物质的参与。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补给加热的循环地下水和岩浆水组成的的混合流体,后期又有大量的大气降水补充,使得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同位素交换。矿化和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比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谢尔塔拉铁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热液。构造热效应、地热梯度和多次的岩浆喷气热是驱动流体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压力释放发生沸腾作用,造就铁、锌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0.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