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测制了目前藏北地区最为完整的申扎扎扛古生界剖面,发现了早奥陶世阿雷尼格期的笔石动物群,确定该动物群属于西藏已知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动物群,建立了下奥陶统扎扛组(O1z).在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发现了一套逾24O0m的白云质岩石,产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llum组合,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并建立上二叠统木纠错组(P3m).在冈底斯地区新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217Ma),提供了古冈底斯存在的重要信息.查明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南北向长超过100kn、宽6750~12500m,平面呈折线状;根据地质依据和沉积物定年研究,130 ka以来裂陷盆地东西向扩张数率为北部51.9 mm/a、南部94.2mm/a.  相似文献   
62.
63.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2009,25(9):2281-2288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岩,对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钠质角闪石主要为蓝闪石、青铝闪石、钠闪石和镁钠闪石.对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了227.3±3.8Ma和215±1.5Ma的坪年龄,分别代表蓝片岩快速俯冲消减和俯冲作用结束开始折返抬升的时代.绒玛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4.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地质通报》2009,28(09):1207-1220
羌塘中部榴辉岩位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段,改则县古姆乡片石山地区。榴辉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角闪石等,围岩为石榴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石榴白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构成,蓝片岩由石榴子石、角闪石(含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构成。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①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石榴子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为特征,变质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00℃和2.3GPa;②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后期形成的冻蓝闪石、镁红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等交代早期矿物为特征;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毛发状阳起石等为特征。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代表了青藏高原北部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和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从碰撞缝合何时转为羌塘盆地的沉积基底并接受沉积,一直受到地学界密切关注.羌塘中部的果干加年山主脊首次发现未变质的沉积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蛇绿混杂岩岩之上,上覆地层底部流纹岩夹层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4±4Ma,为沉积盖层提供了可靠的年龄依据;不整合面之下强烈变形的阳起片岩(变质玄武岩)中阳起石Ar-Ar年龄为219.7±6.5Ma,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高压变质带获得的榴辉岩多硅白云母、蓝闪石等Ar-Ar变质年龄一致.Ar-Ar和SHRIMP定年结果表明该角度不整合的时限为220-214Ma之间.角度不整合上下岩石的定年研究,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羌塘地区冈瓦纳与欧亚(扬子)板块在214Ma以前实现了闲合,古特提斯消亡,进入陆表海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6.
唐跃  翟庆国  胡培远  王伟 《地质通报》2021,40(8):1265-1278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改则地区,是狮泉河-永珠带内保存最好、岩石组合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为进一步约束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属性,对其中斜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斜长岩主要呈不规则脉体或透镜体侵入到辉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岩形成于162 Ma,略晚于蛇绿岩中基性岩形成时代。这些锆石均具有明显正的εHf(t)值(+15.8~+19.7),暗示其岩浆源自亏损的地幔源区。斜长岩具有明显低SiO2、TiO2和高CaO的特征,具有与正常型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和低的微量元素含量,富集Rb、Ba、Th和Sr,亏损Nb、Ta、Zr等微量元素。此外,斜长岩显示出高的Nb/La值和低的Th/Nb、Ba/Nb值,暗示其源自富集地幔源区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还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综合上述特征,推测拉果错斜长岩是地幔柱影响下再富集的亏损地幔源区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俯冲过程中,再富集地幔源区(地幔楔)产生的原始岩浆快速上涌过程,并伴随着富Mg-Fe矿物的结晶分异,残余富Ca、Al岩浆。残余岩浆侵入到俯冲带上盘洋壳中(辉长岩),由于快速减压而形成斜长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表明拉果错蛇绿岩形成于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