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693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阐述了自主研究的无人直升机激光扫描系统的构成,通过该系统在某试验区进行了实地飞行试验,通过控制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扫描角和飞机的飞行高度来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采用基于虚拟三角网和坡度分析的滤波算法进行了处理,并内插生成等高线图,对成果进行了精度检查.从分析得出生成的成果主要精度指标达到了1∶1000地形图的要求,可用于小面积地形测量.  相似文献   
172.
芦山地震仁家村斜坡地震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一个显著特点是地形放大效应。震后第二天,课题组在极震区仁家村斜坡局部孤突地带谷底基岩及斜坡中部坡折部位各放置一台地震监测仪,捕捉到一系列余震数据。数据显示,坡折(2#监测点)相对谷底监测点(1#监测点,二级阶地高程)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一般放大最大可达3.4,最小为1,说明坡折部位的地震动能量大于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计算显示,坡折部位阿里亚斯强度最大值为0.004 855 m/s,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值最大为0.003 145 m/s,前者约为后者的1.5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系数最大可达6.9。傅里叶频谱分析可知,1#监测点主频范围为4.81~22.81 Hz,2#监测点主频范围为3.31~20.94 Hz,说明局部孤突地形并不影响坡体接收到地震波的丰富程度。通过与桅杆梁监测成果对比,说明了软弱覆盖层地震波的低频部分有放大作用,而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三面临空山体表现更显著的放大效应。研究认为,地震条件下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因而在这些地区较易达到岩土体的强度极限,从而增加震裂、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规模,在进行山区工程选址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3.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74.
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程若干统计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1-2010年共184次影响我国北方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沙尘天气呈波动减少趋势,2001年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010年又略有增加趋势;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多于蒙古气旋型,分别占总次数的60%和40%,与1957-1996年相关研究相比,近10年蒙古气旋型沙尘天气过程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两类过程基本上持续1~3天,其中,蒙古气旋型平均持续1.68天,略长于冷锋型(1.54天);表征冷锋强度的地面冷高压最大强度出现在1月,而蒙古气旋中心气压最低出现在4月;两类天气系统导致的沙尘天气过程中,绝大部分为沙尘暴过程,且分别占总次数的75%和92%,黑风暴分别占9%和19%,表明蒙古气旋型沙尘天气过程更强;两类过程中,最大风速基本在12~20m· s-1之间(占80%),且蒙古气旋型的最大风速波动小于冷锋型;冷锋型多向东和东南方向移动,且以西北-东南向为主,影响新疆、西北、华北及华东地区,蒙古气旋型则向东、东偏南和东偏北方向移动,且以向东移动为主,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影响范围小于冷锋型.  相似文献   
175.
利用西藏1971-2012年38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综合应用累积分布函数值、百分位以及标准差等方法,计算了西藏各站点的暴雨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西藏暴雨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暴雨阈值为17.2~41.2 mm,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小的分布规律。最大值位于南部的聂拉木,西部的狮泉河最小;(2)年均暴雨日数在0.3~2.9 d之间,与年雨日、年降水量分布一致,自东向西递减;(3)东部暴雨日数在1971-1995年期间存在4~5 a的显著周期,1995-2012年为2~4 a的显著周期。南部暴雨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存在2~4 a显著周期和8~10 a周期。沿雅江一线在整个时段存在3~6 a的显著周期。(4)在暴雨日数的时间转变上,东部无明显突变;南部地区突变增加开始于1982年,在1988-2012年增加趋势显著;沿雅江一线突变增加始于1976年,1998-2004年暴雨日数增多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6.
本大地电磁测深松驰反演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偶源频率电磁深阻抗阻率的二维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177.
????????????﹫????????????ζ??????????????????????????????????????????????λ????????μ?????????衢????????????????????裬??????????????????????????????????????????????????????????????????????????????????????????????????????侫??????ó???????????????????????ε????????????????????????????????????????????淶????????????????????????????????????????  相似文献   
178.
本文是将Hubbert(1948)的线积分法用于求得密度差随深度呈线性变化的任意截面二度体的重力异常。以N边的多边形代替物体截面,利用任一边的两个顶点坐标来求其相应的重力异常,然后再对各边产生的重力异常进行求和得出总的重力效应。在这里我们还研究了密度差随深度呈指数变化的情况。利用这个方法求得了美国加州San Jacinto地堑的构造,在该地堑内充填的沉积物其密度差是随深度呈指数增加的。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常规和地面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2006年7月23日一次阻塞型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以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为典型特征的大尺度鞍型场的背景下,宽广的低压区及高、低空急流次级环流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动力强迫;700hPa和850hPa天气尺度的偏西水汽输送和低涡北侧的偏东水汽输送改善了环北京地区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850hPa中尺度西南水汽输送对北京暴雨的发生有直接影响;MM5模式再现了导致MCS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β尺度MCS是这次暴雨的直接触发系统,其水平尺度约为0.5个经距,垂直方向由地面伸展到300hPa左右,具有典型的暖心结构,辐合、辐散中心分别位于900hPa和400hPa;MCS北侧强垂直次级环流为强对流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MCS南侧相当位温的强梯度高能区及该区域的不稳定能量输送也是暴雨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0.
多路径误差在绝大部分应用中,其测站间相关性很弱,不能通过差分观测得到有效削弱,成为高精度GPS动态变形监测中的主要误差源。针对GPS多路径误差的特点,结合具有良好多尺度分解能力的经验模式分解方法(EMD)和具有良好盲分离能力的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提出带参考信号的EMD-ICA方法来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应用实例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