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利用乌鲁木齐市城区和郊区的5座100 m气象铁塔10层比湿数据和乌鲁木齐气象站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边界层2 km内比湿廓线特征,城区和郊区近地层比湿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揭示了乌鲁木齐逆湿的原因,得出以下结果:(1) 乌鲁木齐市比湿季节差异明显,冬季最小,春季、秋季稍大,夏季最大,夏季比湿约为冬季的4~5倍,但秋季仅比春季大1 g·kg–1。除冬季外,比湿均随高度增加而趋于减小,夏季减小最显著,冬季比湿的垂直变化很小。比湿廓线极小值白天和夜间出现高度相近,且有多个极小值。夏季和冬季比湿日变化最大,且位相相反;夏季夜间大、白天小,冬季与之相反。冬季,郊区比湿小于城区;其余季节城、郊比湿差异不明显。(2) 2 km内存在逆湿现象,逆湿出现概率高于35%,概率1月最大、7月最小。1月逆湿最大高度超过1 500 m,7月逆湿最大高度可达到1 900 m,且最大厚度可达到1 550 m。逆湿强度最大在7月和10月可达2. 5 g·kg–1·(100 m)–1,而1月最小。(3) 1月逆湿往往与逆温相伴随,逆温层改变了水汽的垂直分布结构,从脱地逆温层顶起出现逆湿现象,逆湿还与水汽输送有关。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空气湿度的季节特征,为研究城市大气污染形成的气象因素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12.
青藏高原近40年的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1961—2000年56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1961—2000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及水汽输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40 a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1.12 mm/a。高原南区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线性增长率为1.97 mm/a;北区年降水量变化较小。青藏高原降水量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青藏高原夏季降水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及副高的水汽输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3.
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确定实际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以地形复杂的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各月及年的太阳散射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和地形遮蔽)对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纬向分布特征不明显.(2)对于太阳散射辐射而言,地形对其的影响仍然很大,在太阳散射辐射计算时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4.
基于超级集合思想的数值预报产品变权集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严明良  缪启龙  沈树勤 《气象》2009,35(6):19-25
针对目前地方气象台站能获取的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几种基于超级集合思想的多模式数值预报动态变权集成处理方法.该方法经济、简便、有效,为预报员从海量的数值产品信息中提取更为准确和精细的集成形势场、物理量场、降水预报、冷空气活动预报、集成矩、特征线路图等多种具有较高质量的集成统计新产品,能动态反映各类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精细化预报水平和数值产品的利用效率,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5.
116.
缪启龙  杜德亮 《气象科学》1996,16(2):110-119
利用地表热源的气候学计算方程,建立了中国47个站地表热源的时间序列,分析了中国地表热源的多年变化规律,进而又分析了中国地表热源与南方涛动指数间的交叉谱,指出中国地表热源与南方涛动指数之间各地都在9年,3年的准周期上有显著相关。这表明中国各地地表热源与南方涛动指数的联系,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7.
土壤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资源是地球上植物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物直接地或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进入土壤环境。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时,就要破  相似文献   
118.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3,他引:58  
王翠花  李雄  缪启龙 《地理科学》2003,23(4):441-447
利用1951~2000年全国241个测站1、4、7、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及年平均的日最低气温资料,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的日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是极为显著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北方地区的增温比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日最低气温发生了近50年来的第一次变暖突变,此次变暖的趋势并不明显,而是以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80年代中期后,出现了趋势极为明显的第二次变暖突变。研究不同季节的资料还发现,在南方及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日最低气温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9.
介绍了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指出在气候资源利用中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可以及时而迅速地掌握、了解气候资源变化的情况 ,并对未来的演变作出预测、预报 ,为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可比较的多种决策方案 ,作出最佳决策。  相似文献   
12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湍流能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雅婷  焦冰  缪启龙  章立标  何清 《中国沙漠》2012,32(6):1716-172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稳定层结条件的湍流速度谱、温度谱及局地各向同性特征。结果表明,湍流速度谱和温度谱在惯性副区均满足Kolmogorov的-2/3指数规律,且稳定条件的相关系数更高;速度谱满足湍流各向同性的低频限制理论。近中性条件的温度谱和弱不稳定条件的速度谱在高频段有尾部上翘现象;稳定情况下的v谱和近中性条件的u谱、T谱在低频处也有上翘现象。沙漠腹地水平湍流尺度范围介于森林和草地之间,不稳定层结比稳定层结的谱峰更偏向低频端,且峰值尺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