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位于藏东的义敦地体是研究青藏高原和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在早古生代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及构造演化过程尚不明确。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记录了物源区丰富的地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示踪沉积物源和古地理重建。本文对义敦地体三件下古生界浅变质沉积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三件样品均具有“多峰”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其U-Pb年龄主要集中在约2535~2350 Ma、约1000~900 Ma、约890~750 Ma和约590~520 Ma四个区间,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8.8~13.1、-11.8~10.0、-20.1~12.6和-27.6~6.1。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和前人数据,提出义敦地体下古生界变沉积岩中约2535~2350 Ma和约890~750Ma年龄段的锆石主要来自邻区松潘-甘孜地体和华南地块,而约1000~900 Ma和约590~520 Ma年龄段的碎屑锆石主要源自东冈瓦纳大陆Rayner-Eastern Ghats、Prydz-Darling和Kuunga造山带的岩浆岩。对比该地层与区内新元古界碎屑岩及相...  相似文献   
52.
河西走廊东部香山群时代和物源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山群是一套经历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香山地区。迄今为止,前人已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对香山群与该区奥陶纪米钵山组的关系、香山群的时代以及香山群的物源等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对香山群的碎屑锆石做了定年(LA-ICP-MS)工作,通过香山群与米钵山组锆石年龄的对比,发现米钵山组最年轻锆石(451±8)Ma比香山群最年轻锆石(525±3)Ma年轻,且香山群不含米钵山组其他年轻锆石成分,香山群时代应该晚于(525±3)Ma,而早于中奥陶世米钵山组,应属中—晚寒武世。香山群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岩浆变质事件年龄差异显著,华夏地块、阿拉善基底、华北西部和北祁连不是香山群物源,而与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相似,同时根据香山群古水流分析结果,推测澳大利亚西南部可能是香山群的沉积物源。  相似文献   
53.
辛几何算法是专门针对动力学过程设计的算法,以提高动力学问题求解的精度与效率。高斯束偏移过程中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射线追踪,从物理上讲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可以利用辛几何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本文将基于辛几何算法的运动学射线追踪引入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中,并在推导了动力学射线追踪方程组的辛差分格式基础上,实现了基于辛几何算法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模型实验表明,基于辛几何算法的运动学射线追踪,其效率与精度相比常规算法都具有一定优势,而基于辛几何算法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对复杂构造模型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54.
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陆岩石圈地幔是伴随地壳熔体抽取而形成的低密度地幔残留,是联系软流圈与地壳的重要纽带。虽然大陆岩石圈地幔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形成时代的准确厘定则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传统方法是采用岩石圈地幔中橄榄岩主要元素的贫瘠程度来对岩石圈进行定年,即古老的岩石圈地幔Al2O3和CaO含量低,而MgO含量高(同时导致橄榄石高Fo值),而年轻岩石圈地幔的特征正好相反。显然,这种间接的方法不能给出确切的年龄信息。尽管Sr-Nd和锆石U-Pb等同位素方法也被用来进行地幔橄榄岩定年,但岩石圈地幔通常具有的较高温度使上述同位素体系不能保持封闭,因而给出的年龄大多与岩石圈地幔的形成时代无关。近几年发展起来的Re-Os同位素技术是目前进行岩石圈地幔定年的最理想工具,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文中对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根据目前获得的Os同位素资料,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时代进行了讨论,并简要论述所获得的资料对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5.
浮山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自然、人文、宗教景观于一身,该景区又恰处在一个由中生代白垩纪粗面质火山岩组成的古火山机构之内,是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浮山地处庐江-枞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心,是典型的古火山地貌景观。浮山的火山岩类型齐全。浮山奇景之一,是为数众多的火山洞穴,有著名的三十六岩,七十二洞。这些洞穴造型奇特,规模不一,深幽奇妙,景色绝佳。所有的火山洞穴,均赋存于浮山中期  相似文献   
56.
余洋  万蓉  付志康  向怡衡 《气象》2024,50(5):603-615
基于2019年和2020年6—7月GNSS水汽监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和并址气象站的地面雨量、温、压、湿等同步观测数据,利用临界成功指数(CSI)和命中率(POD)两个检验指标,探索建立了基于PWV、6小时水汽增量(PWV*)及假相当位温距平(θse*)的短时强降水阈值预报方法,并利用2021年6—7月降水样本对该预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SI和POD分别为0.167和0.593,其评分高于目前常规业务方法对短时强降水的客观预报评分,其中约48%的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预警之后的24小时内,约78%发生于48小时内。研究区域内78.6%的短时强降水样本发生在连续15小时PWV*的累积值(∑PWV*)≥75mm且连续24小时θse*累积值(∑θse*)≥30K的条件下;PWV高值区叠加∑PWV*和∑θse*的大值区对梅雨期短时强降水以及暴雨发生区域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57.
岩体动态应力在地震机理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了地壳中的冲击波对地震触发的影响,自然界中随机载荷产生的冲击波导致了库仑应力的减小,引发块体间(或块体内)的错动,因而在地震的触发中,动态应力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癫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4 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1个月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积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SAS、SDS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OTCA各项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结论:针对癫痫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其癫痫发作次数,缩短癫痫持续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志及认知功能,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