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事件的FT年龄分布与峰值年龄事件.结果表明:(ⅰ)早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在213~194Ma±,峰值年龄为205Ma,并以晚三叠世构造隆升及其前缘粗碎屑沉积为其地质响应.(ⅱ)中期构造事件至少包含两个幕次,一次发生在165~141Ma±,峰值年龄为150Ma;二次发生在115~113Ma±,峰值年龄为114Ma;其地质响应主要表现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逆冲推覆及其前缘粗碎屑沉积.(ⅲ)晚期构造事件主要表现为至少两个幕次的区域隆升作用,一次发生在100~81Ma±,峰值年龄为90Ma;二次发生在66~59Ma±,峰值年龄接近63Ma.结合成矿年代学资料分析认为,峰值年龄事件的极端环境效应和构造转换相对平稳期的适度活动,有可能是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耦合成矿、共存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2.
铜陵中酸性侵入岩同源包体特征及岩浆动力学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发育同源浅源包体(闪长质微粒包体),而碱性系列岩石中发育同源深源包体(辉石岩和角闪石岩)。它们在矿物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其寄主岩石具有相似性,但在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浆动力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它们是同源岩浆在不同岩浆作用阶段的产物,即深源包体来自深位岩浆房中的堆积岩碎块,而浅源包体则来自浅位岩浆房的冷凝边碎块。  相似文献   
73.
提要: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 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 Ma和145~115 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 Ma和130 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 ℃和125~118 ℃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 Ma和140~128 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 ℃、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 Ma和140~128 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中国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旬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60~200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5×10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平均雨季起讫时段,并用SVD方法分析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多雨期在5~9月,但雨季起讫时间的分布较为复杂,7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代表主要降水区的雨季。西北地区雨季降水除与同期500hPa环流有关外,还与前期3~5月、12~2月的500 hPa环流有关,但不同时期的影响关键区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5.
76.
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岩性结构复杂、砂体薄、孔隙度低,砂、泥岩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的确定性反演结果难以满足识别高孔单砂体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在详细分析储层敏感参数与反演关键参数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统计反演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地质统计反演方法能有效综合地质、测井与三维地震数据,极大地提高预测结果的纵、横向分辨率,有效地解决了盒8段砂泥岩薄互层的单砂体识别问题;根据纵波阻抗与孔隙度的统计关系能准确刻画了高孔隙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应用实践证明,地质统计反演是陆相致密碎屑岩性油气藏进行储层精细描述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地貌过渡带与大面积低起伏地貌面,独特的地貌提供了解读高原构造拓展与地表隆升时间、过程以及机制的理想窗口。为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响应和地貌演化过程,通过构造解析、构造地貌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分析对金沙江下游流域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早在始新世即已处于北西向为主的区域性挤压条件下而发生广泛褶皱变形。尽管始新世存在区域性变形响应,但青藏高原东南缘金沙江下游地区在古近纪为低海拔丘陵地貌,地表隆升幅度极为有限。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研究区总体处于长期的低剥蚀速率环境,促进了低海拔平缓地貌的形成。晚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区域性缩短变形与显著地表隆升,大型水系同步下蚀,共同塑造形成现今较高海拔的低起伏地貌面与深切峡谷并存的特征性地貌。研究结果支持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近纪以来的隆升与地壳构造缩短及增厚密切相关,而中下地壳塑性流动增厚机制并非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8.
79.
80.
在分析与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动力定位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半潜式石油平台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结构以及一般定位精度要求和常见位置参考方式;着重对比分析了动力定位系统建模以及半潜式海洋平台动力定位控制方法,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