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探讨了在JX-4C DPW和AutoCAD环境中高质量3维沙防图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JX-4C DPW优良的3维测图功能和CAD软件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特别是有调绘尺寸的3维图制作,其作业周期明显缩短,而且作图质量大大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介绍了丽江地震台新台址勘选过程。使用GL-PS2型一体化地震计进行测点勘选工作,计算分析了2021年12月28日13时至30日12时连续48 h内的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和噪声功率谱密度,并对该时段内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记录到的4次天然地震事件震相清晰易识,拟选台址背景噪声达到Ⅰ类台基噪声水平。综合分析认为,该拟选台址观测环境较好,符合地震台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33.
地表风化作用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野外调查、测试及室内实验分析,探讨风化作用对雅丹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疆罗布泊地区广泛发育雅丹地貌,其中楼兰地区雅丹相对较为矮小,主要发育于全新世沉积岩上,地表没有植被或松散沉积物等覆盖,地层裸露。楼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硬度>20 kg·cm-2),抗风蚀能力较强,但是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硬度<10 kg·cm-2)。这主要是由于罗布泊地区少量且集中的降水、显著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太阳辐射等相互作用造成的。从这些广泛存在的松软层表明,雅丹体表层风化作用速度快于风蚀作用,而表层首先进行的风化作用,对雅丹风蚀作用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明显加速了楼兰地区雅丹地貌的发育。因此,受少量降水、昼夜温差和强烈的太阳辐射等影响的风化作用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楼兰地区新发现一枚斗检封,该斗检封为红铜质,斗形,铸文释读为"官律所平"。对于丰富楼兰时期文字、书法、印玺艺术、文书程式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斗检封所在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周围散落的其他文物及楼兰周边遗址地理分布情况表明,楼兰先民的生产生活类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楼兰古城的东、南、西部区域,而大型的祭祀、宗教等活动主要集中在楼兰北部区域。斗检封所在位置应该是在楼兰通往外部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上,"张千人丞印"附近可能是某一级官府所在地且周围环境利于人类生存。这对于认识楼兰时期古丝绸之路的位置以及楼兰古城周边生业环境状况能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5.
雅丹共基座现象对雅丹形态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丹形态特征吸引人们的长期关注,对其形态的定量描述至今仍讨论热烈且众说纷纭。通过对罗布泊地区风蚀地貌的野外调查和无人机测量,发现普遍存在雅丹共基座现象。分布在同一个基座体上的风蚀残丘称之为共基座雅丹,属于雅丹与基座体的复合。对共基座雅丹和基座体开展雅丹形态参数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共基座雅丹长宽比比值集中分布于3∶1~5∶1区间,与鲸背状等流线型雅丹形态表现相似,显示单一风向侵蚀残留特征;雅丹共基座现象是风蚀切穿深一层抗风蚀相对较强的地层形成的风蚀垄岗现象,厚度不等的不同抗风蚀强度地层在垂向上交替出现和受单一风向的风蚀作用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雅丹共基座现象的阐释和定量分析,对完善雅丹形态测量、深化雅丹形态变化的理解以及认识差异性风蚀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6.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不同结构的滑坡堰塞坝坝体的破坏过程差异,探究了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堰塞坝的稳定性差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堰塞坝破坏模式的变化取决于浸润线在下游坡面的出露位置,相比上游水位有一定的延迟性;(2)正、反粒序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取决于坡体渗流与下游坡面临界起动坡降的关系;(3)细砂层的位置分布,不同埋深细砂层的起动临界坡降差异和细砂与中粗砂的孔隙率差异是造成正、反粒序坝体破坏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滑坡堰塞坝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7.
按照一等水准测量要求在水准测点上进行重力测量。在水准测量数据处理中进行相同的水准标尺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水准标尺尺长改正等,但在重力异常改正中采用实测重力异常和布格异常两种方法进行重力异常改正。比较两种方法对水准点高程改正的影响,并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8.
介绍余在先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余师认为临床上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或热毒蕴结、肠络瘀阻为主要病机。在辨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解毒活血,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并举。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溃结灌肠方进行局部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9.
海岸线变迁研究在海岸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提取遥感影像成像时刻的水边线(瞬时海岸水边线)是提取海岸线的关键。该文以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2010年的Landsat TM5影像为数据源,研究多种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在海岸水边线提取中的最优算法及其区域适应性;采用多种数学形态学算子及其结构元素重构方法对结果进行碎斑块等噪声处理,分析比较在典型区域上的表现力;最后从阈值选取难易程度、提取海岸水边线的精度、误差来源机理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在海岸水边线提取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较好的海陆对比度差异、较少的噪声影响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区域普适性等方面;采用3×3结构元素的数学形态学开运算进行后处理,在保证海岸水边线位置精度的基础上,可对近海鱼塘、山体阴影以及反射特性比较弱的植被等造成的误提碎斑块进行合理去除;河口及淤泥质岸线、人工养殖区及生物质岸线处是图像阈值分割法岸线提取的主要偏差来源区域。  相似文献   
140.
利用海岸线、红树林和近海围塘养殖等多个遥感专题信息产品,从岸线年均变化速率、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海南岛1987—2017年的海岸线变化特征,并通过典型岸线类型变化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的影响。分析发现:1)海岸线长度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由1987年的1 655 km增至2017年的1 890 km,其中自然岸线持续减少,人工岸线急剧增长。2)岸线类型多样性降低,倾向性明显;而岸线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7年的237.34增加到2017年的285.0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迁的干扰作用越来越明显。3)陆海格局变化特征复杂,整体呈向海扩张的态势。多种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岸线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人工养殖塘的开发使红树林湿地遭到侵占,生物岸线减少,港口建设、近海人工岛建设等引起砂质岸线等自然岸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