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球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科维奇理论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以下简称为“米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到达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造成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根本原因。详细回顾了米氏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以南极东方站过去42万年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资料为例,讨论了经典米氏理论中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92.
993.
建立了一个描述中尺度涡的新的非线性方程,然后利用变分原理研究了孤立涡旋的Liapunov稳定性,指出反气旋和气旋涡都是稳定的。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在β效应的作用下这些涡旋都向西移动而不存在向南的移动,然而在反气旋涡的上游存在一个孤立地形(例如海山)的话,孤立地形会使反气旋涡向南移动,而且移动的轨迹取决于孤立地形的位置。当两个反气旋涡同时存在并发生相互作用时,上游孤立地形使这两个反气旋涡产生弱合并并出现弱分离。而且孤立地形的位置对这两个涡的移动和旋转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海洋中碳及营养物自然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海洋生物化学环流模式(B- GCM) 模拟了工业化前碳及营养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结果。模式考虑了海洋表面化学和一个简单的生物过程。模式的主要预报变量有总CO2 、碱度和磷酸盐。决定生物化学物质分布的三个参数的取值为: POC 通量的垂直廓线的指数a 取观测值0-858 、生物生产效率r = 2/ 年和下落比R= 0-06 。用B-GCM 模拟出的结果与GEOSECS观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95.
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对我国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征向量分析、时序叠加分析和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近50年来我国地面气温场中较为清晰的火山喷发和太阳活动信号。强烈的火山喷发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降温最明显的时段是喷发1年多以后,并能持续约半年。除这个主信号以外,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都可能出现较为复杂的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多地反映在二者的振荡关系上。  相似文献   
996.
拉萨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 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叙述了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1998年夏季在拉萨使用激光雷达观测的一些结果,并与日本名古屋市上空的探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拉萨上空气溶胶光学性质的一般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柱含量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结合近年来最新评估的1o×1o人为SO2排放资料,利用三维区域欧拉型硫化物输送模式,研究了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柱含量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尤其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硫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之一。东亚地区人类活动不仅使污染地区硫酸盐含量显著增加,而且使近海无源区的海域污染加重,人为硫酸盐柱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柱含量中心位置明显偏北,其中污染地区柱含量逐月变化呈双峰结构,分别出现在9月和5月,9月最大。该地区硫酸盐集中在4 km以下的大气中,浓度随高度减少。近海海域柱含量秋冬大、春夏小,反映了来自大陆的输送情况。青藏高原地区柱含量变化呈单峰结构,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冬季浓度随高度减小,夏季周边污染物向高原中低空输送,300 m左右浓度最大;同时,夏季高原上空维持稳定上升气流,形成物质输送通道,各高度层硫酸盐浓度比冬季大1个量级。  相似文献   
998.
简单介绍了两种不同化学输送模式及其输出的硫酸盐和/或烟尘气溶胶资料,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在广泛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在整个太阳光谱0.2~40 μm波段内共72个间隔上的复折射指数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其整层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地理分布还是数值大小均基本合理。结合上述资料及计算结果,初步建立了一个全球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资料库,该库对化学输送模式、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的研究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实时动态(P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探讨了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方向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周厚德  介玉新 《岩土力学》2007,28(Z1):300-304
在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中,除了将岩土材料本身划分为实体单元外,设置在岩土体中,与岩土材料相互作用的其他材料也常常划分为实体单元,比如桩基、堤坝防渗墙和面板等。由于对桩基、防渗墙等往往需要利用内力和弯矩进行设计,这就提出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信息计算结构弯矩的问题。通过对一悬臂梁的计算分析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发现用应力计算弯矩为提高精度需要划分较多单元。用位移计算可以减少单元划分的工作量,但计算易出现振荡,结果不可靠。同时,对剪切闭锁现象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