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干旱向湿润转变的过渡区受到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形成的风水复合地貌显著区别于单一风力或水力形成的地貌,探究风力与水力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对干旱-湿润过渡区地貌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和沉积物粒度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无定河上游河道对毛乌素沙地东进的阻截效应,结果表明:(1)无定河上游河道的西侧以流动、半流...  相似文献   
42.
新疆地貌数字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for Xinjiang, with the use of Srtm-DEM (resolution 90 m) and TM images for 1990 (resolution 30 m). After interpre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morphologic types,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types based on geographical grid analysis. Then, by using system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geomorphologic types are grouped into divisions. The resulting geomorphologic regionalization hierarchy of Xinjiang includes three levels, i.e., macro-landform divisions, medium-landform divisions, and micro-landform divisions, containing 6, 23 and 200 types, respectively. This method makes it possible to digitally delimit geomorphologic regions. 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show that the spatial precis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geomorphologic subareas in Xinjiang is very high.  相似文献   
43.
月表形貌特征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维明  王娇  周成虎 《地理研究》2014,33(6):1003-1014
在月球探测及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月表形貌特征的认识和分析是月球探测计划的关键任务之一,有助于理解和揭示月球的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对于分析月球岩石构造、估算月表年龄、反演月壤厚度、恢复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月表形貌特征的塑造及表达、宏观特征的分析与定量刻画、月表撞击坑的识别与分类及空间分异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未来月表形貌的研究方向,包括全月球形貌特征的多级分区划分、撞击坑类型的划分、全月球撞击坑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的研究、基于撞击坑空间分布探讨月球演化、基于形貌特征的比较行星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44.
基于DEM的黄土塬形态特征分析及发育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EM的地形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貌学研究中,但当前研究以定性或半定量居多,利用各类参数对大面积区域的量化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GIS 及DEM地形分析方法,将坡度小于15°的正地貌提取出来,然后利用坡度与起伏度结合分析得到黄土塬顶面,两者相减得到黄土塬坡面,最终提取黄土塬1106 个;选取黄土塬核心区的106 个样本,分别计算坡面平均坡度、顶面长短轴比、沟壑密度、顶面与底面比、地面裂度5 个指标,然后对其分别进行等级划分,计算5 个指标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评价研究区黄土塬相对年龄的指标;对组合指标(I)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 级,分别为早期(I<1.74)、中期(1.74≤I<2.12)和晚期(I≥2.12)。研究结果显示,在黄土塬的不同发育阶段,各个形态指标整体上存在差异,各子类型内部也存在发育先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对黄土塬各子类型计算发育阶段指数之后发现,从黄土塬、黄土残塬到黄土梁塬,I值逐渐增大。形态指标的有序变化与前人研究所得的黄土地貌发育过程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45.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支流,依据阿克苏河流域内5个代表站的40余年年径流实测资料,选取多种径流统计参数,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丰、枯频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无特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径流量多年变化趋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6.
基于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库和1992-2012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重心迁移变化、城市内部变异度和城市相对发展速率3方面,对近21 a来京津冀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以及不同宏观地貌下城市发展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2年京津冀重心迁移方向大致经历西南-东北-西南3个阶段,不同城市重心迁移的轨迹和方向不同;京津冀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城市间的差距呈减小趋势;不同地貌类型城市,其城市内部各辖区间的差异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平原型城市基本稳定不变,山地-平原型或平原-山地型城市有所下降,山地型城市各辖区间的差异随时间大幅减小;山地型城市相比其他地貌类型城市,城市重心偏移明显,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最后讨论了长时间序列下,城市发展与地貌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7.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促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系统,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导技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的遥感初步解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质构造、水系、地层和岩性、地貌类型和道路交通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的遥感图象进行了初步解译,并据此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9.
2020年2月28日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地学专家,中国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陈述彭院士(1920—2008)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1965年,在陈述彭先生的指导下,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图室的部分人员为班底,在成都组建了地图室西南分室(2008年更名为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这对成都山地所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12月23日,《山地学报》编辑部、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委会、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成都山地所离退休服务与管理中心在成都共同举办了“陈述彭学术思想及对数字山地研究启示座谈会———纪念陈述彭先生100周年诞辰”。座谈会特别邀请了陈述彭先生的弟子、当年与先生共事过以及同期调来成都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家、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历任主任出席。本刊编辑整理刊发一组与会者的发言录音摘录及书面稿,内容涉及陈先生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人格魅力以及对成都山地所发展的重要贡献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0.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制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系借鉴国内外传统景观制图方法和制图规范,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设计研制其制图方法、制图内容、样图和技术流程,同时提出初步的景观分类系统,为今后编制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