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本文根据年震情会商研究中事前确认的观测异常项,研究了四川主要微观前兆手段和单台项异常的自然出现率和有震条件概率,为今后四川地震趋势和重点监视区的震情判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一种信度估计。并利用32个观测项的前兆异常系统状态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这些前兆变化与孕震过程的联系,给出了一种综合预报的思路和算法。  相似文献   
92.
区域弱震异常时间过程表现为平静或增强。本文基于微破裂异常时间过程的概率描述,得到弱震的随机性发生与长期应变积累速率或应力水平有关,也与瞬时应变增长或减缓有关。利用分区带弱震活动归一化累积频度可较好分析弱震活动的趋势背景和其非线性偏离,以用于各研究区中期异常检测和中强震预测。并用推广GP法研究了区域弱震活动的空间多分形谱,以q<0维数段的多分维值表示地震活动各时段的演变过程,得到了澜沧普洱地区、巴塘理塘地区、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区分维值随时间的变化,同时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地区地震多分形给出的奇异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淮阴1号桥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的施工工艺,钢梁及斜索的安装,桥面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前兆地震活动“窗口”或敏感部位的寻觅及有效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地震构造背景和小震活动分布,提出了初选“窗口”的原则与有效性估计的方法。四川地区检测结果,存在持续型、突发型、信号型三类前兆小震活动窗或敏感部位,文中给出了单个和多个“窗口”反映某区地震的概率。最后就“窗口”的震前“效应”与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地震波资料,由垂直记录P和S振幅比值的拟合,反演得到松潘地震序列158个中小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虽然小震机制解的空间取向比较离散,但其优势取向和区域应力场相符。集中在3个地点和88个小震机制解与离散分布的全区的70个小震机制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据此推论序列中3次大震之所以具有较大的逆冲滑动分量,系予存软弱面空间取向决定,而非应力场的原因。序列中的中小余震并没有表现出逆冲滑动  相似文献   
96.
宝鸡─彭县、天水─宝轮地区六个重点断裂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万正,贾晋康,李桂芳,黄圣睦,程式(四川省地震局)除按规范要求外,根据该工程地震项目多个计算场点的分布情况,在作地震活动性评价时将研究区范围扩大.分析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的区域北纬为29°.5...  相似文献   
97.
但尚铭  刘放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2,16(4):372-378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注意到了大地震前的地下热异常现象 ,专家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探测地震前热异常信息。 80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将热红外遥感技术用于地震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90年代 ,我国科学家利用 NOAA气象卫星热红外波段的资料研究了多个强震震例 ,进一步证实了震前热红外异常现象的存在[1 ,2 ] 。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了卫星空间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前景。文中在简略介绍卫星遥感热幅射理论依据和观测本质的基础上 ,分析了有关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资料在地震监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1 卫星遥感热辐射与地物波谱特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首先讨论了短期地震经验性综合预报的必要性和意义,简要给出了这次研究中对强震三要素综合预报的一些经验性认识和分析方法,可作为多项观测前兆分析和短临阶段强震预报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
1996年12月21日在四川省白玉、巴塘县间发生了5.5级地震。文中给出了主震和余震序列的参数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前兆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报依据。这次地震 震部门有准确的短临预报,并且省、地、县各级政府采取了系列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0.
荣昌5.2级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及震区应力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万正  陈天长  乔惠珍 《地震》2003,23(3):79-88
分析了1997年荣昌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位为NW向,震源力学作用机制呈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根据成都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研究了荣昌震区1994~1998年36次小震机制解,统计的优势压应力方位也是NW向。同时给出了小震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动态起伏过程稳定。在四川盆地及南缘地区,发生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的地震破裂的比例相对较大。这往往与震区的地腹断裂有关,也与分层滑脱的力学机制相一致。利用近场测震台测量的快S波偏振显示震区近地表浅层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