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二进小波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强震活动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二进小波变换对华北地区1300~1996年的强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据此划分了不同的地震活动期。认为公元1300年之后,华北地区的强震存在两个平静期(1350~1450年、1700~1780年)和两个活跃期(1450~1700年、1780~1996年)。与以往华北强震的活动期划分方案进行比较,本文的结果在总体规律上与以前的研究差别不大,但在第三、第四地震活动期中活跃期起始界限的划分上比其它方法略有提前,而在平静期的划分上相对较短。文中采用32a尺度的小波分析信号进行分析,既考虑了较大尺度上地震的活动特征,同时少量的地震缺失对地震活动期划分的结果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地震序列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认为现阶段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虽已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尚不能完全揭示地震序列发生发展规律,准确指导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提出要在地震数据管理、地震序列提取方法、地震序列概率分布模式及其其统计特征以及地震序列相关性等方面加强研究,同时应把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思想引入地震序列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23.
提出一种从地震目录中以时空耦合距离分析方法为基础。识别强震的前震和余震,并形成序列目录的新方法。在动态迭代计算时空关联系灵敏与时空耦合距离过程中,定义在时空耦合距离构架中,由小于或等于截止长度的地震构成该强震的地震序列,用此方法,可以按强震逐个识别其前震余震,形成序列目录,我们用它识别处理了唐山7.8级强震的余震,并为该强震建立了序列目录。  相似文献   
24.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推测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参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直接使用反映对流层平均状况的单一气温直减率(0.65℃/100 m)很难表征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和类型差异。本文利用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2000-2013年的近地表气温数据,分别在国家尺度和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直减率(lrmeanT)、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lrminT)和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lrmaxT),并借助空间插值算法对气温直减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其季节和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上,3种气温直减率均小于0.65℃/100 m;lrminTlrmeanTlrmaxT的季节差异分别为0.05、0.13和0.24℃/100 m,且一般有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的季节规律;春、夏、秋、冬季气温直减率的类型差异分别为0.12、0.05、0.11和0.26℃/100m,且有lrminT>lrmeanT>lrmaxT的规律。②在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气温直减率大多低于0.65℃/100 m,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夏季气温直减率一般大于冬季气温直减率,季节差异大多超过0.10℃/100 m;气温直减率类型差异半数区域超过或等于0.10℃/100 m,在春、夏、秋季,半数左右的区域lrmaxT >lrminT,在冬季,多数区域的lrminT >lrmaxT,lrmeanT一般处于lrmaxTlrminT之间。  相似文献   
25.
空间数据仓库是在数据仓库基础上对空间数据的扩展。建设地震空间数据仓库对研究地震的时间、空间、时空上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开展地震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华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记录从历史、数量、完整性等各方面均优于中国其他地区,因而尝试构建中国华北地区地震空间数据仓库,开展了空间数据仓库构建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但模拟径流总量的差别随着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于...  相似文献   
27.
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对不同空间模型的对比与分析入手,结合空间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对空间认知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的一般表现形式分为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符号空间3种,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空间认知方式;根据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异,空间认知模式包括空间特征感知、空间对象认知、空间格局认知3个层次,而空间特征、空间对象则是空间认知模式构成的两个基本单位。文章以大华北地区为实验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强震发生空间的格局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前对强震迁移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发现迁移现象方面,一些总结迁移规律的尝试则较为主观。本文认为,强震迁移如果具有规律性则其迁移指标应具有某种统计意义,并且对整体数据集的统计分析可避免传统迁移分析方法中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强震迁移的3个指标(迁移方位、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的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优势迁移方向(西偏南—东偏北方向)、优势迁移距离(100km内以及300~700km范围)和优势迁移时间间隔(1年内以及3~4年内),不同震级范围以及不同活跃期内的迁移特征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29.
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繁琐的操作步骤,是水文建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基于知识驱动的方法,将水文模型参数设置知识分为参数提取知识和取值范围知识两类,分别对其进行形式化表达和自动推理,初步实现了水文模型参数智能化设置;结合Web Service、工作流和参数自动率定等技术,研发了水文智能建模原型系统;最后,以TOPMODEL模型的参数设置为例,对知识驱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知识驱动的方法能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流程,降低水文建模难度。  相似文献   
30.
数字地形分析中适宜分析窗口选择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栅格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计算局域地形属性时,所采用的分析窗口将直接影响数字地形分析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适宜分析窗口。由于地形条件是随空间变化的,因此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应比通常所用的全局固定的3×3窗口更为合理。目前通过定量计算获得随空间变化适宜分析窗口的方法是多窗口局部地表形态刻画法。选用3个具有不同地形特征的研究区,在不同分辨率下分别将坡度、剖面曲率用于该方法来确定适宜分析窗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利用不同地形信息时,所得的适宜分析窗口情况明显不同。进一步的实验分析发现,与传统所用的全局固定3×3窗口相比,该方法所识别出的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结果对于实际应用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因此该方法有效性存疑,尚不能作为确定适宜分析窗口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方法研究,以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识别随空间变化的适宜分析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