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187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煤炭地下气化(UCG)作为变革性的采煤技术,是我国低碳高效煤炭能源结构转型方向的重要选择,也是为保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顺利实现而可探索的潜在重要途径。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了澳大利亚UCG技术探索历程,依据现场试验案例分析探讨了澳大利亚UCG技术探索的得失,其中的经验可为我国UCG技术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澳大利亚UCG技术探索可追索到20世纪70年代,随后开展了长达15年的UCG现场试验,先后启动3个UCG示范工程,成功实施了迄今为止在前苏联之外最大规模的现场示范;尽管探索历程“一波三折”,但UCG技术进步显著,相关成就为全球UCG产业化努力做出了示范。澳大利亚UCG技术探索与发展历程显示:引入民间资本是支撑费用巨大的UCG技术研发及现场试验的可行途径,充分考察并借鉴全球经验可使UCG现场试验少走弯路,利用合成气生产多元化最终产品是UCG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工程技术方面:钻井设计及工程质量是确保UCG炉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尤其是固井材料选择应考虑井壁受热产生的收缩膨胀性能;纯氧注入装置应设计自动跳闸系统以保证UCG生产安全,整体工程任何环节都需要严格保证气化炉及其管线密封质量,前期UCG地质评价与选址十分必要;UCG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在单炉滚动式投产基础上实现气化区炉井最佳配置。同时,系统而详细的产业政策建设是推进UCG产业化的基本保障,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事前沟通充分程度往往决定着UCG项目的成败。
相似文献44.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件腐泥型煤及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3者的综合体现;2)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3)"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蓝移"较强;5)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蓝移"程度在"生油窗"下限附近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45.
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储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北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层气藏勘探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层气成藏机制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煤层气储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准噶尔、土哈两个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具有高孔容、高孔比表面积、高游离气储集潜力和低原位吸附气体能力的特征,深部煤储层储集气量显著高于浅部煤储层;浅部煤储层中基本上为吸附气,深部煤储层中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共存,游离气的重要性随埋深增加而增大;构造高点和构造圈闭对深部煤层气成藏具有重大影响,煤层气与常规气兼探与共采在理论上可行。深部煤层气藏可能较浅部煤层气藏更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6.
上二叠统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和最深刻的环境变化。对上二叠统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精细
描绘,建立高分辨率的地层序列,是深入了解此次事件及其演化的基础和关键。基于钻测井、岩心观测及地球化学分析测
试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并运用小波分析技术,对黔西盘县上二叠统煤系进行了米氏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研究
区上二叠统煤系记录了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天文轨道周期对其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影响,由长、短偏心率、地轴斜率和
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16.06~17.24 m、5.39~5.70 m、2.11~2.15 m、1.12~1.21 m,长偏心率周期对地层中沉积
旋回的控制和影响最强。对长、短偏心率周期进行滤波分析后,建立了上二叠统煤系“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为约束同沉
积火山事件层(Tonstein) 的形成及其持续时限提供了年代学依据。以区域等时对比效果明显的长偏心率旋回为标尺,并结
合旋回沉积序列、旋回界面特征等,将上二叠统煤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16个四级层序(对应于中期旋
回),建立了研究区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的实测资料, 初步探讨了"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含煤地层的沉积条件奠定了"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物质及物性基础, 层序地层格架特点限定了含气单元间含气性的连通性.最大海泛面附近的菱铁质泥岩等低渗透岩层控制了垂向次级含气单元间的含气性相对独立, 且煤层含气量与海平面升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即最大海侵面附近煤层含气量相对较低, 此界面似乎可作为含煤层气系统内独立含气单元的成藏边界; 层序界面沟通了含气单元间的含气联系, 使得靠近层序界面附近的煤层具有相似的含气性特征. 相似文献
49.
To help in ascertaining methane content of lignite reservoir in China,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methane have been performed on moisture-equilibrated coals of some typical lignite-bearing basins,which comprise maximum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Ro,max) ranging from 0.24% to 0.50%.Related to other coal properties,our analysis shows that methane adsorption of lignite is mainly affected by coalification,as well as by maceral composition,moisture content,and seam temperature.Maximum methane capaci... 相似文献
50.
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合适的压力系统、运移系统以及相应的能量作用机制,其实质是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和有效运移系统时空配置关系。而煤储层弹性能正是有效压力系统与有效运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纽带。文中提出了不同相态物质的弹性能模型,建立了煤层气成藏效应三元判识标志,并探讨了沁水盆地三元判识标志的展布特征。三元判识标志包括煤储层裂隙发育程度系数ζ1、煤储层裂隙开合程度系数Δ、煤储层压力系统发育程度系数ζ2。其中ζ1、Δ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运移系统,ζ2可以定量表示煤储层有效压力系统。依据三元判识标志,分析了煤储层弹性能控藏效应,并提出判别煤层气成藏类型的三元模式。研究认为:煤层气成藏效应类型可分为27种,其中8种类型有利于煤层气富集高产。而沁水盆地实际上只存在2种有利类型,即有效压力系统-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和较有效压力系统-较有效运移系统类型,分别分布于盆地南部大宁—潘庄—樊庄地区、沁水—郑庄—樊庄以及中部的沁源—安泽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