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23.
张永志  王双绪 《地震学报》1998,20(2):150-157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 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24.
DynamicpaterncharacteristicsoffaultdeformationandgravityfieldinthedevelopmentprocesofYongdengMS=5.8earthquakeZAISENJIANG...  相似文献   
25.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9等震例研究,获取与2003年7月大姚Ms6.2、Ms6.1地震和10月民乐-山丹Ms6.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①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1/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②大姚Ms6.2地震前半年内,盐源-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相对集中。2003年7~9月大幅减弱;而鲜水河断裂、楚雄-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③民乐-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一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1/3的场地呈现异常(海原一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6.
С����߶ȷֽ��ڵ���Ԥ���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С?????????????????????1994~1995??2002~2003???2011~2012????????????????仯???з??????1995-07-22????Ms5.8??????2003-10-25????Ms6.1???????2012-05-11????Ms4.9??????????????????о?С???????????????????????á?4??С?????????3?ε???????????????????仯???????????????????????4??С?????????и?????????????????????С??????????ж?????Σ??????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和震源区的长期构造过程以及解释实测的震后形变和重力资料, 采用分层介质模型,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考虑区域流变系数, 计算了地震引起的地表同震、震后的形变和重力变化以及区域内部分GPS与重力连续观测台站的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 芦山地震的地表同震形变显示出发震断层明显的逆冲特性; 粘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比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的范围明显扩大, 但随着粘滞系数的增加, 变化量明显减小; 观测台站的震后变化时变曲线显示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在震后50 a间变化显著, 100 a后基本平缓, 趋于稳定; 模拟计算的GPS台站中除了MEIG台和MYAN台以外, 其余台站的震后观测必须考虑粘弹性松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1999~2001??2001~2004????????????????嶫???GPS?????????вο?????任??????????????????????????????????????????????????????????????????????????????????????????????????????????????α??λ?????????????????????????任?ο???????????????????????????????????????????????????????????????????????????????????????????????????仯?????????????????????????  相似文献   
29.
河西地区重力动态变化的二维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用二维离散小波的多尺度分解技术,对1994~1995年和2002~2003年的河西地区重力动态变化进行分解,提取该地区不同层次的重力动态变化异常,结果反映了不同深度在一定尺度意义上的介质密度的动态变化分布。  相似文献   
30.
青藏块体及周缘潜在震源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以及1991-2000年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年速率资料,基于单一力源模型,反演获得了青藏块体及其周缘地区2000-2001年10次地震的震前资料反映的潜在震源参数,所得力源中心位置距实际震中的距离相对较小,其中2000年景泰5.9、2001年宁蒗5.8、昆仑8.1及格尔木3次5.7、5.8级地震均在50km左右;2000年兴海6.6、2001年年施甸5.9、永胜6.0级地震不到100km;2001年雅江6.0级地震最远(121km)。此外,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反演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的昆仑山口-达日及库玛断裂向东至甘东南、甘青交界区域,可能仍存在潜在震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