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3篇 |
免费 | 252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篇 |
大气科学 | 276篇 |
地球物理 | 267篇 |
地质学 | 622篇 |
海洋学 | 12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15篇 |
自然地理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状天青石的交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收集大量菊花石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识别了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矿物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物交代序列,并通过对菊花石假象内各种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对交代方解石,脉方解石及其围岩的氧,碳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菊花石交代过程中的成岩环境,合理地解释了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栖霞组内海泡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83.
广西来宾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DOP值)、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4.
利用TM图像提取玛纳斯河流域上游积雪信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干旱地区,天山是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大的山区,在天山地区,冰雪为许多河流和生态环境的生存发展提供水资源,所以对冰雪的定量监测非常重要。通过对TM图像云和雪的光谱特征分析以及几种常用积雪信息提取方法的比较,以及对玛纳斯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积雪进行实际检测,认为雪盖指数法是TM图像提取积雪的较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镶嵌分析,推导出这3种网格图形自镶嵌时的平均站间距公式,得出只有用正六边形进行镶嵌所得出的平均站间距才具有可比性,建议其成为计算平均站间距的推荐公式。 相似文献
86.
87.
利用常规观测、红外云图、水汽图像、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漏报的"2.28"云南罕见春季强对流中冰雹、雷打雪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强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引起,过程中昆明雷打雪上空为向高层扩展增强的逆风区,近地层零速度线呈"S"型暖平流形式,有钩状、块絮混合条状或片状回波对应,45 dBz的钩状回波强中心带在5~7 km处并向高层偏东方向伸展;玉溪强冰雹由"弓"型回波前部中-γ尺度中气旋活动所致,回波强度、零速度线自南向北呈汇合型和发散型的典型超级单体回波特征,60 dBz最强中心在5 km高度,雹云中50 dBz回波经历柱状、倒"V"和钩状,并与有界弱回波BWER相伴。WRF较好地模拟了整个强对流过程中的回波强度、形态和移动方向,验证了实况中冰雹、雷打雪云中存在强倾斜上升气流和冰雹云中倾斜上升气流,以及垂直上升运动大于雷打雪云中的事实。 相似文献
88.
89.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利用1980-201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481站逐日气温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了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冬季三类(即: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初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以来事件偏多,冬季温度均具10~30天显著周期。通过对对流层大气环流场分析发现,在低层三类事件主要受低频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影响,SH在全国类最强,东北类最弱;SH范围在全国类最大,南边界可达长江以南,在东北类和东部类中偏东。此外偏西的低频阿留申低压也是影响东北类事件的主要低频系统之一。在中层,全国类和东部类事件均有低频横槽转竖并和东亚大槽合并的过程,横槽在全国类中纬向尺度更大,东北类主要受东北冷涡度的影响。在高层,在全国类事件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副热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强;东北类温带急流西强东弱,副热带急流西弱东强;东部类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且偏弱程度大于全国类,副热带急流西强东弱。要分别关注低频500 hPa高度场上-12天(全国类)、-9天(东北类)和-10天(东部类)的西部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