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岩浆岩中斜长石矿物的结构、成分特征记录了岩浆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对马努斯海盆东部裂谷(East Rift, ER)火山岩中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玄武质安山岩中,斜长石斑晶具正环带结构,核-幔部属高An值(斜长石中钙长石分子百分数)斜长石(An值大于80,最大为87),而边缘的An值骤降(最小为63);而在英安岩中,大多数斜长石斑晶的成分从核部到边部变化较小, An值逐渐缓慢降低,呈现正环带结构,少量为韵律环带。结合火山岩斑晶矿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ER地区岩浆演化过程为: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温度~1300℃);在岩浆活动早期,由于岩浆供应充足,岩浆上升过程中速度较快,仅发生很小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少量斑晶矿物,并以较高的速度、温度(~1 100℃)直接喷出海底后形成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至岩浆活动晚期,岩浆供应量减少,岩浆在岩浆房(3~10km)停留较长时间,岩浆温度已经明显下降(960~1 020℃),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喷出海底形成酸性火山岩;而在整个岩浆演化过程中,未有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93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又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技术后的又一项测绘技术革新,使测绘数据的获取方法、服务能力与水平、数据处理方法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项技术用于三维精准地形测绘的方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并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33.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侧穿箱基框架结构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建模,将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分析隧道侧穿箱基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隧道或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均会降低整个体系的自振频率;(2)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会降低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同时减弱隧道结构所受到的弯矩,而对其所受剪力的影响不大;(3)隧道结构的存在会减弱箱基框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箱室的存在会改变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且当箱基框架结构高于三层时,楼板加速度响应随楼层高度的增大更明显。  相似文献   
934.
研究目的】在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以千年尺度的快速、大幅度温度波动旋回为特征,这种波动变化在两极冰芯、深海沉积、中国黄土和洞穴石笋等诸多地质样品中均有记录。黑海位于北大西洋与东亚季风区过渡带,具有极有代表性的沉积记录。本文旨在通过对黑海沉积序列的研究,建立起其区域环境变化与北大西洋及东亚季风气候域气候变化的联系。【研究方法】研究对取自黑海西北部罗马尼亚陆坡区多瑙河峡谷北侧GAS-CS12钻孔的长22.0 m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粒度、矿物成分、主量元素、有机碳、总氮及碳氮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该段岩芯沉积于末次冰期中后期“Neoeuxine”湖相阶段,可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对应于北大西洋H4、H3、H1气候变化事件、末次冰盛期(LGM)及Bolling-Allerod气候变暖事件。【结论】建立起了其沉积序列及区域环境变化与北大西洋及东亚季风气候域气候变化的联系,印证了末次冰期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在北大西洋、东亚季风区及两者过渡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创新点:建立了黑海西北沉积序列与区域环境变化的关系;补充了北大西洋与东亚季风区两者过渡带上气候波动事件的可靠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