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从板块碰撞看新疆地震活动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欧亚板块腹地,是我国主要的内陆地震活动区。一般认为其强震的活动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向北东推挤作用的影响。这种作用通过板块的边缘地区,即喜马拉雅弧区传递到新疆南部的帕米尔—西昆仑区,然后逐渐向北传递。传递过程中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173.
174.
利用1981—2014年重庆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候统计法分析重庆地区雾和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重庆雾日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两种雾日观测资料的倾向率分别为为-10.3 d/10a和-7.6 d/10 a;雾日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中西部多,东南东北少,西部偏北地区多于西部偏南地区"。霾日总体趋势与雾日变化相反,呈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2.9 d/10a,并且霾日发生显著增加的时段与雾日发生显著减少的时段基本一致,2000年前后霾日经历了明显的突变;霾的分布主要呈现"以主城为中心,中西部多,东北部和东南部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5.
陈国民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2018,44(4):582-589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最佳路径数据集为依据,对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TC)定位精度及路径、强度和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6年定位总平均误差24.9 km,比2015年略偏大。主观和客观路径预报误差没有延续之前持续减小的趋势,整体预报能力比前两年略有降低。ECMWF EPS、NCEP GEFS和UKMO EPS三个集合预报系统的台风路径预报整体性能要好于其他集合预报系统。各主客观预报方法的台风强度预报性能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改进。主观方法对超强台风莎莉嘉在海南万宁的24 h登陆点预报误差均非常小,误差在15 km以下。全球模式的登陆点预报性能表现要优于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176.
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陈国民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2017,43(4):501-507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me,TC)最佳路径集为依据,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TC定位精度及路径、登陆点、强度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2015年中央气象台TC平均定位误差为14.1 km,优于2014年定位水平;中央气象台24、48、72、96和120 h路径预报误差分别为66.2、119.5、176.3、244.3和328.5 km;国内外共6个全球模式在上述预报时效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86.5、146.5、215.8、321.6和475.8 km;4个区域模式24、48和72 h的总平均路径误差分别为84.1、147.1和230.8 km。2015年的主观方法、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的路径预报性能均较2014年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强度预报性能仍未得到改善。目前,统计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整体性能仍然领先于数值模式。  相似文献   
177.
为比较不同气水比下各类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选取火山石、炉渣和牡蛎壳作为人工湿地构建基质,研究两种人工湿地(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气水比(0,2,4,6,8)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潜流型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均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尤其是在COD的去除过程中,当气水比≥4时,潜流式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此外,适当曝气可显著提高人工湿地对COD、NH_4~+-N及TP的去除率,气水比为4时,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及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气水比为0和2时的去除率。对NH_4~+-N而言,表面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分别在气水比为8和6时达到最大去除率。气水比和人工湿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忽略组合效应,致力于确定湿地类型及气水比各自对湿地除污效果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78.
利用1951-2000年夏季(6-8)月嫩江、松花江流域39个基本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利用NCAR/NCEP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分析了降水量出现异常时的环流状况。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上是呈南北的带状分布,历年的分布中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差别较大,逐年变化的起伏比较大,但有较明显的阶段性;暴雨日的空间分布与季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下旬最多,其次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二松花江流域暴雨日出现的机会要比嫩江和干流流域都多,7月中间以前基本上是嫩江流域大于干流流域,7月下旬开始干流流域明显大于嫩江流域;850hPa高度候平均图表明,影响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环流系统为西风带阻塞形势下的低值系统和东亚夏季风,包括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两支;当这两个系统发展强盛时,该流域暴雨日出现较多,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179.
火山碎屑岩分类评述及火山沉积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岩类复杂。长期以来,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先后提出了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虽然目前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命名委员会确定的火山碎屑物和火碎屑岩岩性分类已得广泛推广,但此分类尚有不足之处。中国学者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时间较早,有自己特色,在一定的范围得到了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的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火山沉积作用是介于火山学和沉积学之间的边缘研究领域。近20年来,火山沉积作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深化,火山喷发和沉积的物理作用及实验和数值模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野外地质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特征,仍是火山碎屑岩成因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0.
软岩立井井壁与流变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变介质模型,分析软岩立并并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应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