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24篇
  2018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蛭形科 Hirudinellidae Dollfus,1932 的种类虽在200多年前(1730)已有发现,但直到现在仅发表了一个属——蛭形属 Hirudinella ( Garsin,1730),约有14种左右。SKrjabin 与 Guschanskaza (1955)将外膜具棘,生殖窦孔开口于肠叉之后,并具尿肠管的种类,另立新属一一尿肠属 Uroproctinella。作者认为,主要依据尿肠管来鉴定这样大型的吸虫有一定困难,而生殖窦孔的位置在同一种中也有変化。所以我们同意 Yamaguti 的意见,不赞成成立该属。蛭形科吸虫,在我国尚未有过报道,1977年3月调查西沙群岛的吸虫区系时,发现了该科的2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经过对这2个种的形态观察。更近一步提出了尿肠属不能成立的证据。本文为2个种的描述。文中虫体测量数据以毫米为单位,卵子测量以微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黄海鱼类复殖吸虫四新种与该海区复殖吸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纪伟 《海洋通报》1990,9(4):54-63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自东海的鱼类吸虫标本,经整理鉴定有8种,分隶于后唇科OpistholebetidaeFukui,1929、鳞肉科Lepocreadiidae (Odhner, 1905) Nicoll, 1935和隐殖科Cryptogonimidae (Ward, 1917) Ciurea, 1933,其中5种系新种,3种为我国新记录,分别记述于后。 虫体器官量度均为mm,卵子为μm,虫体各部位与器官测量值见表1。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2,13(3):285-288
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属海龙科Syngnathidae,分布于南海中国近海以及新加坡、东印度群岛等沿岸海区,其体可入药。关于斑海马的吸虫迄今尚无人报道。1969年曾从解剖的2尾斑海马中,找到3种吸虫,经鉴定发现其中有2新种,第3种髭鲷孔腹吸虫Opegaster tamori Yamaguti,1938为中国近海的新记录,分隶于2科,兹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西沙群岛鱼类复殖吸虫研究的第三篇报告。文中记述的都是幼虫,它们有的是与成虫混在一起寄生于宿主体内,有的是单独在宿主体内生活。经鉴定分隶于6科,共8种。测量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非规则桥梁的多自由度动力简化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简化模型的动力方程,结合龙格—库塔方法,采用自编程序研究行波激励下非规则桥梁综合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结构碰撞等非线性因素作用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碰撞效应的共同作用可使矮墩的弯矩需求增大;行波激励可使板式橡胶支座位移增大,地震波最后到达的桥墩其上方支座位移峰值增加最为明显;相比高墩,地震作用下矮墩上部的板式橡胶支座易发生滑动。因此非规则桥梁进行防碰撞设计时应考虑行波激励及支座摩擦,找出相邻结构的最大碰撞力,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支座摩擦滑移对非规则曲线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非规则桥梁空间耦联模型,研究支座刚度及支座摩擦系数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座摩擦滑移可以明显消耗地震能量,降低墩底弯矩,有效避免桥墩墩底塑性铰的形成;支座摩擦系数和初始刚度的选择对非规则曲线桥梁加速度减震率及梁体位移影响较大,应根据参数最优匹配的方法选取其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8.
19.
海南岛海鱼的孔肠科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6,17(5):379-385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海南岛海产鱼类体内的孔肠科吸虫6新种,文内除对新种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外,还与各相近种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申纪伟 《海洋与湖沼》1983,14(4):396-401
Poche(1926)建立多睾科Pleorchiidae后,各国学者看法颇不一致,Yamaguti(1953,1958,1971)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科。Скрябин(1954)则作为一亚科——Pleorchiinae Caballero(1952),归入Acanthocoloidae科。我国寄生虫学前辈陈心陶教授(1977)亦认为是一独立的科。该科只有一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