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1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930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67篇
地质学   2367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48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 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 硅质岩为生物成因. 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 Al/(Al+Fe+Mn)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74, MnO/TiO2平均值分别为0.36和1.24, Ce/ Ce*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03, LaN/ CeN平均值均为0.85和0.93, 为生物成因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早白垩世硅质岩SiO2含量为94.12 %, Al/(Al+Fe+Mn)比值0.59, MnO/TiO2比值4.30, Ce/ Ce*为0.60, LaN/ CeN平均值1.59, 为生物成因远洋型硅质岩.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雅鲁藏布江地区中、晚三叠世存在强烈裂陷海盆构造环境;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和层状玄武岩组合代表藏南特提斯初始洋盆环境; 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及共生的枕状玄武岩代表藏南特提斯成熟洋盆.  相似文献   
172.
Introduction The Xiuyan earthquake(MS=5.4)on Nov.29,1999,occurred between Hushan town and Pi-anling town at the southeast end of the aftershocks of Haicheng earthquake(MS=7.3).These two earthquakes′sequences are highly similar in the way that the foreshocks are very frequent,focal mechanisms of the main shocks are about the same and fault strikes are approximately in the same direction.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se earthquake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seismogenesis to fore-cast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73.
Introduction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These disasters bring out a large amount of losses of life and property. It is significant to predict landslide incident by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s of these landslides. At past, triangulation and trilateration are traditional tools, but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m to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it is more dangerous for obser- vation workers when the deformation becomes larger. Because of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相似文献   
174.
湖南姑婆山锡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姑婆山锡矿田原生锡矿床的成因类型有构造蚀变带型、构造蚀变岩一矽卡岩复合型和接触带矽卡岩型3种。通过对各类锡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岩浆岩是控制各类型锡矿形成和分布的首要条件,区域性NE至SN向断裂(F1、F2)为导矿、控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及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为容矿构造;提出矿田西部和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5.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探针主要应用于固体无机材料的微区化学成分定量测定和表面形貌研究。近十年来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简单介绍该技术发展历程后,进一步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样品制备与分析、年龄计算方法等内容,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指出电子探针测年技术在地学中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6.
吴庐生大师事迹   自1952年南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分配到同济大学工作以后,前20年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和建工系担任过多种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参加过工程实践、国内外设计竞赛和科研工作.从1972年起,33年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工程任务,并担任教学工作(硕士生导师,并指导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科研工作(现代化文教建筑)、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工程设计方案投标等等.先后①负责过多种类型工程的建筑设计,共完成58项,分七大类:即宾馆酒家、高层建筑、现代文教建筑、体育建筑、实验室建筑、外资建筑、纪念性建筑等.②工程获市、部、国家级奖12次,最高为国家银质奖,最低为市、部二等奖.③设计竞赛获奖7次,工程设计征集方案投标中选7次,5项建成.④指导硕士研究生13名,均以现代化文教建筑为题,直接为高校建设服务;培养了青年建筑师及工程人员8名,现均为各院校骨干.……  相似文献   
177.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78.
以冲绳海槽伊平屋北热液区附近两个站位(HOBAB2-T3和HOBAB2-T6)的浮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充填沉积物的浮岩(T3-D、T6-D)和去除沉积物的浮岩(T3-C、T6-C)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矿物组成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岩气孔充填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冲绳海槽内碎屑沉积物的混入,其中气孔较小的T3浮岩中充填的沉积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和石英,而气孔较大的T6浮岩中充填的沉积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长石,代表了海槽内沉积物的一般矿物组成。邻近热液区的T3浮岩气孔中的沉积物含有异常高含量的Pb(101μg/g)、Zn(196μg/g)、Cu(47μg/g)等金属元素,代表强烈的热液活动信号;距热液区稍远的T6浮岩气孔中沉积物也表现出Pb、Cu等元素含量的异常特征,可能代表较弱的热液活动信号。这说明海底热液区附近的浮岩气孔中充填的沉积物可以记录热液活动的信息,这对寻找浮岩分布区新的热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9.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基本形成,为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好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和应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某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者的异同,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0.
乌拉山地区位于大青山地区西侧,变泥砂质岩石大范围出露,并有一定数量变质岩浆侵入岩存在。本文对6个变质岩浆侵入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紫苏花岗岩等4个样品的锆石U-Pb数据点沿谐和线分散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5Ga到约1.8 Ga。变质辉长岩和眼球状石英二长岩锆石U-Pb数据点在谐和线上较集中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0Ga到约1.8 Ga。n(~(207)Pb)/n(~(206)Pb)年龄越小的锆石域通常显示越强烈的重结晶。结合已有研究和地球化学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乌拉山地区存在新太古代晚期(约2.5 Ga)和古元古代中晚期(约2.0 Ga)岩浆侵入岩,后者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2)乌拉山地区遭受新太古代晚期一古元古代早期和古元古代晚期两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改造。(3)乌拉山地区部分变泥砂质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大青山地区原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的"大青山表壳岩"很可能也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4)乌拉山地区和大青山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