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107篇 |
地球物理 | 18篇 |
地质学 | 97篇 |
海洋学 | 52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与西部斜坡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湖盆坡折带.中央坳陷区西部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均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物,主要为:①浊流沉积;②砂泥混杂的泥质碎屑流沉积;③砂泥混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④具块状或斜层理构造的砂质碎屑流层流沉积;⑤具有变形构造的砂质块体滑塌堆积.湖平面的升降对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湖泊处于高水位期,陆源碎屑多以三角洲沉积体堆积于西部斜坡区及中央坳陷的西侧边缘,中央坳陷区则以面物源重力流沉积堆积为主;当湖泊处于低水位期,西部斜坡区为侵蚀区或沉积过路,中央坳陷区则以河流带入湖盆的碎屑形成的点物源碎屑流和陡坡部位前期形成的不稳定沉积层滑塌及其衍生的重力流堆积为主. 相似文献
192.
流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前端管控”和“水陆联动”成为流域空间治理的重要趋势。山地城市流域相对于平原城市具有独特性,但基于流域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位于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的西宁市为例,探索了基于河流水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特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的方法。形成了“结构管控—单元管控—项目管控”的系统化治理框架,实现了从“就水论水”到“水陆联动”、从“末端治理”到“前端管控”的方法转变,弥补了基于山地城市流域特征的系统化空间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3.
<正>本专辑除长江口外海底现代沉积速率~1论文外,其余全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淤泥质海岸带地质调查项目~2成果的集成。中国18000km长的大陆岸线中,约4000km是淤泥质岸线,包括淤泥质平原海岸线与港湾淤泥质海岸线,均与河海交互作用的形成过程有关。本研究涉及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带由三部分组成:1沿海低地,向陆可至晚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海侵最大边界处;2潮间带;3水下岸坡与坏天气浪基面以上的毗邻浅海区,总面积30×10~4~40×104km~2。淤泥质潮间带在渤海、黄海、东海宽度 相似文献
194.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充分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数学模糊模型,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合理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可作为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案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5.
196.
神经网络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煤层气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 方法进行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定量解释。通过对华北某地煤层气测井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满意的解释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并对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7.
198.
涉密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是否做到与国家建设同步,直接关系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大事。尤其涉密程度较高的地名信息网络、大比例尺的军事地名图集等档案的保密管理更为重要。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档案保密工作,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9.
采用2004~2012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了2004~2012年哈尔滨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结果显示:1哈尔滨市2004年碳排放量为361.451万t,2012年碳排放量增长至1 875.658万t。2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区,其碳排放占每年碳排放总量的96.98%;林地是主要碳汇区,约占碳汇量的99.90%,其总吸收量约为每年1 523.02万t碳;3哈尔滨市碳排放强度由2004年的0.681 t/hm2上升至2012年的3.534 t/hm2,平均每年增长22.854%;4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2008年以前呈快速增长,2008年以后为缓慢的波动增长;5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为3 558.264万t;碳排放总量为2 055.839万t,比2012年上涨180.181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1.15%,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00.
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的时空分异与协调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资源型收缩城市“精明”与“健康”发展是形成节约型空间格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认识生计脆弱性与经济效率的有机关联是破解资源型收缩城市“空间失控”、建立“以人为本”精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与收缩城市的界定,筛选东北三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uper-SBM模型和函数模型法分别对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的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软件对2个系统间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个评估时点,引入协调模型对两者间的协调性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低主要是由于投入大、产出小;② 城市生计整体呈现出脆弱性,其中公民教育程度是导致生计呈现脆弱性的关键因素;③ 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④ 研究期内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抗脆弱能力的协调性是由失调阶段到协调阶段的过渡,整体上呈现东部、北部地区集聚上升发展,西部、南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