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47篇 |
免费 | 2049篇 |
国内免费 | 22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0篇 |
大气科学 | 1856篇 |
地球物理 | 1836篇 |
地质学 | 5635篇 |
海洋学 | 1262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628篇 |
自然地理 | 9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8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41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399篇 |
2018年 | 418篇 |
2017年 | 261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561篇 |
2013年 | 448篇 |
2012年 | 464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439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45篇 |
2005年 | 403篇 |
2004年 | 371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334篇 |
2001年 | 307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281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377篇 |
1996年 | 359篇 |
1995年 | 300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50篇 |
1992年 | 265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113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3篇 |
1984年 | 102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7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0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克拉通的东缘,其核部出露的崆岭群被认为是扬子克拉通的基底岩石,并成为华南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区域上看,黄陵背斜紧邻江汉盆地,东西两侧分别是荆当盆地与秭归盆地,黄陵背斜和周缘盆地构成明显的隆起—坳陷相互对应的构造。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几何学的剖析表明,黄陵背斜的两翼西陡东缓,构成不对称背形的穹隆构造。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相应的岩石变形以顺层滑脱及相关的褶皱和小规模的逆冲断层为主,在早三叠世薄层灰岩、志留纪龙马溪组页岩、奥陶纪灰岩、寒武纪炭质灰岩以及震旦纪陡山沱组薄层灰岩广泛发育,并具有垂向缩短的重力滑脱特点,构造叠加关系指示了其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纪之间。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并深入探讨了黄陵背斜成因的3种可能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62.
沉积型铁矿床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罕见沉积型褐铁矿床。黑色岩系中富集Mo、Ni、V、PGE实例较多,但黑色岩系中发现有沉积型褐铁矿床的报道少见,更未见沉积型褐铁矿床中有Mo、Zn矿化的报道。河南卢氏地区震旦系东坡组黑色岩系中发育有褐铁矿化,并伴生有钼、锌元素大规模高强度异常,前人认为是“铁帽”,深部有找寻大型硫化物原生矿床的潜力。通过对铁矿床含矿建造的重新厘定和成矿环境的恢复,以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达到了对成矿过程的精细研究,认为区内铁矿化原始成矿方式为沉积成矿,主要以褐铁矿形式沉积,赤铁矿次之,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形使矿体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改造,致使矿床成因信息受到掩盖,是“假铁帽”。钼、锌元素以离子形式被铁质胶体和有机质吸附、携载迁移,在特定部位共同卸载沉淀,无独立的钼、锌矿物产出,没有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通过2005-2008年4-6月Micaps资料,查找500 hPa东北有冷涡,500 hPa和700 hPa江苏境内为大片的西北气流,当天午后到夜里出现强对流天气的若干典型个例,借助Micaps系统通过对一些个例的物理量资料分析,得出它们共同的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机理;同时还分析得出诊断该类对流天气的不太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和较适合使用的物理量;并分析个例的大气探空层结曲线,得出它们的对流层结与其它类型的区别,并剖析它们的一日转变情况;同时用Q矢量锋生函数方法分析,发现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常出现个别站龙卷或大范围冰雹. 相似文献
65.
地下水对地电前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含水岩土为样本,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矿化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以及岩土层中重力水面的不等高度状态下岩土电阻率的定量变化,实验表明,岩土介质电阻率与所含水的特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实验首次把地下水前兆与地地前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地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6.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 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 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积分方程数值算法,并研究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相位张量响应. 结果表明,相位张量不仅可以反映一般三维构造信息,亦可有效反映复杂近地表构造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而无须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证明相位张量具有较强抗近地表局部非均匀构造干扰能力,能够保持更为一般的三维区域构造信息. 为了加快正演计算,同时保持一定精度,算法采用了积分方程多网格法. 相似文献
67.
68.
69.
无水泵反循环钻具的作用原理是,在钻进过程中,借钻具的上下提动,通过钻具内的球阀作用,促使冲洗液在钻具内自行循环.即当钻具提离井底,继而急速下落时,其本身对冲洗液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与此同时液体将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顶开活门球阀,液体被压出,依此反复作用,便使液体在钻具内循环.为使液体循环,钻具对液体的作用力(液体反作用力)必须大于岩心阻力(包括岩心管与岩心间岩粉的阻力)、球在液体中的自重以及球阀上部液体压力等之和,且此循环作用良好与否, 相似文献
70.
水生植物修复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修复的重要手段,但其周期性的衰亡也给水体带来不容忽视的负效应.以府河流域丘陵地带农业区小水系自然生长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其冬季和春季腐烂分解过程的差异以及对水体营养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挺水植物的剩余干物质量整体上都呈现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芦苇和狭叶香蒲春季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51和0.0169 d~(-1),分别明显高于冬季分解速率(0.0027和0.0052 d~(-1));且腐烂分解速率与植物初始氮磷含量和氮磷比都有一定相关性.2种植物在冬季和春季磷的矿化速率都明显高于氮的矿化速率.实验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腐解过程呈现初期迅速上升、中期迅速下降、后期缓慢下降的趋势.总体来看,芦苇和狭叶香蒲的腐烂分解受季节和初始氮磷浓度的影响较大,芦苇反应较香蒲更敏感且对水质的影响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