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陆内构造作用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期构造叠加、复合联合作用明显,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地表为桐柏-大别造山带,九岭-江南隆起带,其间为对冲样式构造组合的长江复合构造带。大别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长江中下游深部为“双鳄鱼构造”状态,大量前陆断褶带的物质被掩盖在大别造山带之下,岩片叠置、断裂交错的镶嵌构造极为发育,下地壳切过莫霍面向北俯冲,是后期岩浆的活动通道和就位空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揭示下扬子地区南北岩石圈结构差异明显,上地壳南北对冲构造发育;下地壳为向北倾斜的构造带,北部仍向南逆冲,南部切过莫霍面向北俯冲。长江中下游地区上述构造的形成受控于长江陆内异化带的作用,该带是一条陆内岩石圈规模的向北倾斜的破裂带,发生在中国大陆形成之后,不受早期板块界线的控制,是岩石圈规模的大陆异化、物质重建、结构重组的产物;主要结构特征为上地壳对冲式逆断层组合,中地壳为水平流变层,下地壳切过莫霍面由南向北俯冲;形成过程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中国陆内近南北向挤压,地壳破碎,岩石圈加厚;燕山晚期大规模伸展拉张,岩浆活动,壳幔混熔。特殊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是长江陆内异化带的地质内涵。深部物质沿长江陆内异化带上升,在上部地壳内多期叠加构成的构造格架中就位,岩体形态在深部近东西向呈带状,中部状态复杂,浅表受控于多种构造组合形式,见空即灌。  相似文献   
82.
溴素生产技术及溴系列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是海洋化学工业的主要分支,由它衍生的种类繁多的无机溴化物、溴酸盐和含溴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价值,随着我国主导工业的发展,正在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1 主要的溴素生产技术路线溴素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溴系列产品越来越重要的贡献,国内外制溴业生产技术的研制开发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1.1 成熟的水蒸汽蒸馏法及空气吹出法我国溴素生产目前全部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空气吹出法。其原理均为用氯气作氧化剂将溴离子氧化为游离溴后再用水蒸汽蒸馏和空气吹出方式进行提…  相似文献   
83.
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是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必然手段,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工作需要一套健全的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涵义出发,分析指标体系基本模型,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采用多要素综合评价法,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制度5个层面入手,构建了包含20个指标的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构造活动强度α(≤1)和地壳稳定程度β(≤1)是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的重要参数,α=1-β。对青藏铁路沿线任一单元i,以断层运动速率(vi)、地震震级(Mi)、温泉温度(Ti)和构造应变(εi)综合刻画构造活动强度(αi),αi=(vi/vmax Mi/Mmax Ti/Tmax εi/εmax)/αmax。根据各单元构造活动强度值(αi),应用克里格等值线绘制软件,编制构造活动强度等值线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提供定量判据。α≥0.40的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Ms≥6-7级地震,对应于不稳定区:α≥0.70的强烈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8级左右强烈地震,对应于极不稳定区。区划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发育昆仑山南、可可西里、通天河、唐古拉山、错那湖、当雄、羊八井7个不稳定区,其中包括西大滩、谷露盆西、羊八井3个极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85.
小卫星由于其研发周期短、体积小、功能强、使用灵活等特点,在通信、遥感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体系建设中,小卫星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推动测绘技术的发展,为测绘技术体系和生产带来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推导出了计算含水层参数的有关公式,并用陇06井的潮汐观测数据计算出了岩石的孔隙度n、等效水体体积V、岩石体弹性模量E_(?)以及该井作为体应变仪的灵敏度η。水井和含水层系统参数的改变反映了地下岩石结构和应变状态的改变,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对地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8.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壶腹癌,B超诊断准确率71.4%,CT诊断准确率85.7%,两者结合准确率达92.9%,对于大多数中,晚期壶腹癌,B超与CT表现大致相同,但CT对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变所致阻塞性黄疸其阻塞部位,阻塞程度及阻塞性质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对周围地区断层活动性的影响和余震发展方向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根据汶川地震同震静态位移我们计算了周围地区一些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并据此评价了震后周围地区断层和地震的活动性。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包括北川、青川、宁强等地,为库仑应力增强区,有利于地震的发生。较大的余震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强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鲜水河断裂带主要为库仑应力下降区,只有一小段为增高区,鲜水河断裂带总体上不利于地震活动。成都地区的西北部库仑应力增强,东南部应力下降。库仑应力变化的研究对大震后地震趋势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安徽怀宁县洪镇变质核杂岩原岩时代与形成机制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硕  朱光  吴齐  陈印  张帅  王薇 《地质论评》2016,62(3):585-603
大别造山带东侧、扬子板块上安徽怀宁县的洪镇变质核杂岩,以往认为是早白垩世NE—SW拉张形成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其核部的董岭杂岩长期被认为是变质基底。然而,该核杂岩所指示的拉张方向与中国东部一系列早白垩世伸展构造指示的NW—SE拉张相矛盾,从而需要对这一重要伸展构造进行再研究和认识。本次11个样的锆石定年表明,董岭杂岩内变形—变质岩体的侵位时代为829~812 Ma,而变火山岩的原岩时代为761~754 Ma,后者属于扬子板块上的新元古代南华纪盖层。锆石生长边揭示了董岭杂岩内一期127 Ma的热事件,应为旁侧同期洪镇岩体侵位的热影响结果,并影响了董岭杂岩内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值。该区董岭杂岩两侧在早白垩世发育了两组北东走向、倾向相背的正断层,南侧与西侧分别上叠同期的怀宁和潜山断陷盆地。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这些早白垩世伸展构造是在NW—SE拉张中发育的,而不是前人认为的NE—SW拉张。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两组倾向相背正断层活动与洪镇岩体侵位、隆升的共同控制下发育为伸展穹窿构造,并非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