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将建成七大国家级石化产业园区,这些石化园区无一例外的位于沿海地区或海岛上,为此加强石化园区运营期海洋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环境影响后评估是运营期检验园区环境管理水平、查找园区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石化园区环境影响后评估主要以环境要素逐一分析法最为常见,而将石化园区作为一个整体从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综合评估的方法尚不多见.本研究在阐述我国海洋环境后评估和深入分析石化园区用海特点的基础上,结合PSR框架模型加以总结,提出了石化园区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分为框架层、方案层和指标层,共25项考核指标,以期为今后沿海石化园区海洋环境管理研究提供思路.同时,本研究明确了各类评估指标赋值和权重等计算方案,并以大连某石化园区为案例进行了评估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32.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Schu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Qianet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viellaformosa(SchimperexKarsten)Karsten重订的。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71—2012年咸阳市农田土壤水分连续观测资料及各月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资料,计算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蒸散量变化,为建立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从海水中直接提取钾盐是海水资源化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海水中的钾以K_2O估算,总储量达580万亿吨,如此丰富的钾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引起了人们对海水提钾的兴趣。但是,海水中钾的浓度仅约380毫克/升左右,且有将近30倍的钠离子共存,这就使用较低的成本从海水中提取钾盐成为难题。世界各国研究海水提钾已有40多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了THN在海水体系中对其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发现。THN能够从海水及增浓海水中富集其中的甚至浓度很低的钾离子,富集过程是通过沉积一转化反应实现的。钾回收率颇为满意。本文对富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 ether bislactone of diethlene glycolpyromy llitic 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黄河下游惠民地区地下咸水分布特征,在该区域开展了直流电阻率法测量工作。通过电阻率测井确定区内咸水层视电阻率数值分布范围和咸—淡水界面变化特征,以此约束电阻率测深数据的分析,提高对咸水层分布解释的准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咸水层顶界面埋深主要位于20~50 m区间,局部发育至浅地表;咸水层底界面推断埋深主要分布在160~300 m区间,近似NW走向逐渐变浅。经后期水样调查和钻探验证,推测的地下咸水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直流电阻率法在地下咸水分布特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分析了固体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强以上地震与固体潮有相关性。通过对任意选择的几十例地震分析,发现这些地震的发震时刻往往处于倾斜固体潮理论值的峰值段上,其中单发性地震、原地重复性地震、逼近地震与主震以及大震后强余震在发震时间上与各自的倾斜固体潮背景都有密切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统计意义。用本方法对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后较大余震进行试报,效果很好。由于固体潮汐是地球上最大的周期性应变,所以成为触发地震的一个极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布设的461个地震台为期2年的地震观测资料,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获得了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5—46 s周期、分辨率高达0.3°×0.3°的瑞雷面波相速度分布图像.与基于程函方程的地震面波成像结果对比看出,噪声层析成像在较短周期具有明显的优势(5—16 s),可以获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