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该文利用2014年12月—2019年2月共5a冬季地面观测资料,寻找滇黔准静止锋在黔西南冬季出现的规律,并对准静止锋锋后黔西南天气要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2014—2018年冬季滇黔准静止锋在黔西南累计出现187 d,占冬季总天数的41.6%,其中1月最多(17.6 d),12月次之,2月最少;Ⅰ型静止锋出现最多(16.4 d),Ⅱ型次之,3类静止锋均在1月出现最多;近5 a冬季3类静止锋均是中等强度出现最多,强静止锋次之,其中强静止锋及中等强度静止锋均在1月出现最多。②Ⅰ型静止锋背景下黔西南高、低温分别比冬季平均低4.2 ℃、2 ℃;Ⅰ型静止锋背景下雨日的发生概率为66%,明显高于冬季平均的39%;相对湿度88%,比冬季平均81%明显偏高;日照与冬季平均相比明显减少,仅兴义和望谟有0.1 h;平均风2.1 m/s,比冬季平均偏大0.3 m/s,但最大风却比冬季平均偏小0.2 m/s。  相似文献   
42.
根据兴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D产品数据的生成、发送流程,从数据生成、软硬件的设置、网络设置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由于雷达基数据不正常、格式转换或RPG生成产品不正常、RPG生成产品不全、产品总数不符合规定、网络原因造成的产品缺失等原因所造成的产品数据缺报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逐一提出了相应的检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根据1971~2002年黔西南州8个台站的平均气温资料,对黔西南州秋风的气候变化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黔西南州秋风从北部向南部地区逐渐减轻,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少,强度逐渐减弱,秋风对水稻的影响也逐渐减小。其中1974、1977年出现的秋风强度最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4.
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的冰冻灾害是黔西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重的一次冰冻灾害,共造成15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此次冰冻灾害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冰冻灾害是在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背景下发生的,对黔西南农业、交通、电力和通讯的危害最大。高空阻塞高压和低涡在南支槽和西南暖湿气流的长时间配合控制下是此次冰冻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阻塞高压、中亚到西亚地区的低槽、鄂霍次克海至贝加尔湖低涡和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贵州上空中低层的逆温长时间维持,以及冷暖湿空气交汇于中国西南、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而形成低温阴雨是造成黔西南冰冻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黔西南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分布,境内山脉对气流的移动有阻挡作用,从而使黔西南中部以北地区受灾比东南部严重。  相似文献   
45.
三相流动是油田开发动态监测中常见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研究者把油气水三相流动看作气液两相流动处理,即忽略油水之间的差异.三相流动中流型变化很复杂,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井中流体的流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三相流动中流型变化图版,可以对井下流体流型进行合理的识别与判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当前气候背景下,黔西南州的高温热浪事件越来越频繁,为了进一步揭示黔西南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减少高温天气对农业、生态等各方面带来损失和不利影响。【方法】该文利用1961—2022年黔西南州8个国家气象站以及2009—2022年208个区域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数据,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黔西南州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空间上,黔西南州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册亨和望谟一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同时黔西南州的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及极端最高气温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2)黔西南州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4—8月),4月和5月气温最高,而大范围高温主要出现在5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其中8月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基本维持一个月之久,日变化上最高气温主要集中在15—17时;(3)近62 a来黔西南州平均气温和每年高温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总体来看,黔西南州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区域分布不均、高温频发区域集中等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高温日数频发区与南亚热带气候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48.
依托广东省文艺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验收测量工程案例,选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测量,结合传统方法测量成果,通过将处理结果与传统测量结果的角点坐标、边长数据及分层面积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规划验收测量的可行性,得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规划验收测量成果精度可满足要求。对于部分圆弧形区域,其精度高于全站仪测量数据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在规划验收测量的应用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9.
随着船舶运油数量不断上升,溢油事故日益多发。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必然要对其采取应急反应措施,而我国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来源缺乏制度保障。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关于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0.
通过大田试验,运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四川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柳街镇、徐渡乡和彭州市庆兴镇三地土壤-川芎系统中的Cu、Hg、Pb和As重金属含量,并研究其富集规律。研究可以为GAP生产和控制重金属富集提供科学依据,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商品芎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