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81.
干河坝金矿床是秦岭勉县—略阳构造混杂岩带内发现的首例金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前勉略洋沉积建造及基底形成阶段、勉略洋盆沉积预富集阶段、秦岭与扬子板块间陆-陆碰撞拼合和造山后派生出构造叠置改造富集阶段。有利的含矿岩系(含Au3.66×10-9)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韧-脆性递进构造变形作用是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干河坝金矿为两者叠加的重要产物。矿床主成矿期均一温度137~280℃,具有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早—中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NaCl)变化于4.5%~23.1%。硫同位素以富集重硫为特征,δ34S值为9.91‰~15.45‰,除火山成因硫强烈分馏外,还有大量沉积岩系地壳硫的加入,显示后期地质改造强烈的成矿作用特点。金呈显微细粒的独立矿物,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显示蚀变构造岩外貌的类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2.
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可能性与现实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 ,评述了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笔者认为 ,在地幔熔融和富集交代过程中可以形成富金和二氧化碳的岩浆 ,进一步在岩浆去气过程中金可以气相形式随二氧化碳排出 ,而一个由深部稳定热源驱动、富含幔源岩浆去气带入的二氧化碳和金并与地壳浅部流体混合的热液环流系统是形成重要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3.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在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塔河油田6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具有层次多、范围广,展布多呈条带状,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为进一步拓宽该区的油气勘探领域,作者在本文中针对该区地质目标,提出利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进行预测,这对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4.
苏永清  吴士兰  王瑞 《气象》1997,23(11):36-38
选取1970-1995年暴雨个例,采用F判别方法对产生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选取发生暴雨的落区及强度预报指标,研制了暴雨的多维相似预报方法。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5.
煎茶岭金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的形成受超基性岩的褪化蚀变、F1^45断裂及白云岩地层、超基性岩体控制。F1^45断裂及与其大角度相交的上、下盘次级断裂、裂隙系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结合该区找矿实践,分析认为其找矿标志包括:1)具有一定规模和多期活动特点的断裂挤压破碎带及其分枝断裂;2)以金为主的金、银、砷、汞、硼、镍、钻、铬、锰、锌多元素化探组合异常,特别是原生晕金、砷异常的较强部位;3)断裂带中见有蚀变白云岩带,蚀变组合为黄(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叶蛇纹石化、滑石化、铬云母化;4)含金背景值高的超基性岩体,超基性岩体内有后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并使得超基性岩体遭受了强烈改造变质;5)有利于交代作用进行的碳酸盐岩等围岩;6)区域上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煎茶岭地区仍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这对于指导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并取得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6.
地裂缝是黄土地区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地震波在地裂缝场地中的传播规律是工程界比较关心的一类问题。为了研究地震波在地裂缝处的传播规律,引用西安地区地裂缝界面的等效刚度系数和裂缝面的接触面连续条件,基于运动方程的基本解答,在考虑转换波产生的前提下得出了求解西安地裂缝处地震波透反射系数的频域方程组。对入射角、入射波频率和地裂缝介质等效力学参数的变化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裂缝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高频滤波作用,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波动的传播主要以透射波为主;等效法向刚度只影响P波的传播,等效切向刚度对P波和SV波都有影响;相对于法向刚度,切向刚度的变化对的透反射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7.
回声测深仪的声速改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和评述了我国当前水深测量中现行的几种声速改正方法,着重介绍了利用水文统计法求取中国近海海域回声测深声速改正数的研究过程和声速自动改正软件的编制与应用,最后阐述了水文统计法求取回声测深声速改正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8.
本文用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分析分潮对潮高贡献的显著性,以贡献显著的分潮组合构造优化潮高表示模型,分析了不同分潮个数模型的参数一致性,用以估计非潮汐因素引起的异常水位统计值。  相似文献   
189.
根据海底地形研究成果和历史测量数据,分析了近海地形的稳定性及其分类,对部分海域的地形变化速率进行了计算,初步划分了测量周期覆盖区域。指出了水深测线密度、地形测量信息及应用程度是影响测量周期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测绘技术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0.
凤太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金、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次工作对产于矿集区中北部NWW向断裂带内的孔棺和金铜沟花岗闪长斑岩脉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30.7±1.8)Ma和(230.4±1.8)Ma的年龄,属中三叠世。两岩脉稀土元素配分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强烈分馏,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比值接近陆壳;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712 833±0.000 017和0.712 365±0.000 016。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岩浆可能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石榴子石等矿物残留,无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同碰撞初始阶段。结合区域构造和岩浆特征,认为凤太矿集区经历了250 Ma左右的洋壳俯冲阶段、230 Ma左右的同碰撞阶段以及220—200 Ma的后碰撞阶段。岩脉230 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NWW向断裂带活动的时间上限。区内NWW向构造约形成于中三叠世,NE向构造发育于晚三叠世。区域构造、岩浆及金、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时空耦合,暗示了三者都是印支期秦岭造山作用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