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科学与教育部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21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成功  相似文献   
202.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北天山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将双差地震定位法应用于北天山地区(42.5°—45°N,82°—89°E)地震的精确定位。利用新疆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336次MS≥2.0地震的22704条P波和S波震相读数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1133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比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35km,平均深度为2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  相似文献   
203.
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强震发生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龙海英 《地震》2004,24(10):10-18
在地震周期谱分析的基础上,统计不同地震活动间隔周期出现的概率分布,进而以若干历史地震时间与预测考察时间间隔所隶属的概率进行概率合成,建立合成概率预测方法。新疆不同分区强震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地震活动周期节点优势分布时段,为强震趋势预测提供综合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新疆地震危险区内实行短临跟踪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境内震例研、究和实际跟踪预报表明,跟踪式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5.
提出了顾及无人机航空影像地面覆盖范围的影像空间位置Voronoi图的生成方法,利用基于局部特征不变算子在多视影像匹配过程的可传递特性,使用影像的Voronoi图邻域关系开展多视影像的匹配,既保证了多视影像间匹配点的重叠度,又提高了多视影像间的匹配速度。  相似文献   
206.
地震前兆数据的稳健回归与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正态密度ψ函数的M 估计,建立了含有趋势和周期项组合的稳健回归数学模型,对含有离群值的仿真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稳健估计和修正离群值后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表明稳健估计可以克服最小二乘估计受离群值影响较大的弊病,模型参数更接近实际.对地倾斜和地下气体等前兆观测数据的实际算例表明,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避免了少数离群值的干扰影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前兆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是前兆数据趋势变化分析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207.
选用了喀什和乌什两个数字地震台站所记录的数字波形资料,对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6.8级强震及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地震(2001~2004年发生的108个地震)的矩张量解进行了反演,计算出了其中67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哈佛大学及USGS给出的结果较一致.对结果分析发现:强震发生之前,中小地震分布比较分散,强震发生之后地震分布主要集中在主震的周围;中小地震地震断层性质在强震发生之前以走滑和正断层为主,在强震发生之后以走滑和逆断层为主;强震之后该区域主要仍受着南面块体的近南北向水平挤压.  相似文献   
208.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W7.6)加速度记录的高频带通滤波使连续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持续时间相对短、能量离散的破裂。我们假设,这些破裂在单台附近以浅源小事件的形式起始,是由集集主震产生的P波和S波动态触发的;但是,我们也无法排除它们是由和地表相关的非地震因素,比如建筑物或树木,引起的可能性。破裂只在地震信号出现期间观测到,在信号噪声之前和之后均未观测到。因为多组由3台独立仪器共同定位的仪器组均记录到相同的破裂,因此这些破裂不可能是由仪器产生的。我们还指出,这些破裂也不是由仪器产生的阶梯函数的带通滤波引起的。它们是近震事件的假设得到在距震中达170km的距离观测到40Hz频段的破裂的支持。如果这些破裂如Chen等(2006)根据车笼埔断层20km以内记录的分析所假设的那样起始于集集断层面上,那么假定地壳衰减有任何合理的值,在这样的距离上它们都不应该被观测到。假设为近距离引起的,我们估计近震的平均震级是MW0.2,震源到接收器的距离约为1km。通过分析集集地震分析中使用的很多相同仪器记录的较小(MW5.3)事件的记录,将我们的分析扩大到更低的应力水平。对于本次事件,仅仅在相对靠近主震震源的台站记录的加速度图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209.
210.
闫伟  王海涛 《地震学报》2019,41(6):769-777
本文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引入到地震观测资料的形态匹配分析中,以解决因时间尺度不一致的两列观测数据无法定量比对的问题。基于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方法原理,通过测试数据验证了动态时间规整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云南西部地区的断层实际观测数据,分析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的跨断层观测数据异常形态与当前数据异常形态的相似性问题。结果表明:① 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可用于地震资料时间长度不一致时的相似性匹配;② 时间不一致的两列观测数据可用累积规整路径距离来定量表征,累积距离越短,曲线形态越一致;③ 动态时间规整方法可用于给定模板的前兆数据相似度的计算机自动提取,可提高当前仅依靠人工判别的工作效率;④ 从模式识别的角度考虑,当前下关跨断层水准观测数据变化形态与1996年丽江M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水准数据变化形态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