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34篇 |
地质学 | 23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王桥先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5,(C00):193-193
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带。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因而影响和控制着上述地区构造的形成和发展。构成我国东部地区构造格架的北北东向隆起带和沉降带,是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其海域,岩浆活动具水平分带性及水平迁移性;在时间上具多旋回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34.
35.
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是计算机辅助制图领域中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任务。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等高线形状结构特征的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新方法。研究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顾及了地貌形态特征,能够对等高线图形进行客观、有效地概括。 相似文献
36.
将一维河流水质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水质模拟,建立了系统动力学(SD)和GIS关联的概念框架,并基于组件式GIS和SD模型开发了水污染事故水质模拟实验系统。以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特征污染物硝基苯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建立SD和GIS的关联,能够实现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模拟,以及基于模型参数的模型调控与情景分析,为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38.
39.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巢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波段模型是基于生物光学模型构建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半分析模型,是目前反演内陆富营养化浑浊水体叶绿素a浓度效果较好的方法.本文通过星地同步实验,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光谱特征,分别基于地面实测数据与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建立三波段模型反演巢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由于特征波段在不同数据源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两个模型波段选择及反演精度的差异.因此,只有在充分考虑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的条件下,分析遥感信息理论和实际图幅影像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地物信息,才能进一步优化三波段模型的波段选择,实现遥感数据定量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0.
新时期中国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催生了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20多年来,中国环境遥感监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进入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并成为国家环境管理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发挥了关键性支撑作用。面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环境遥感监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以环境监测卫星建设和应用为主线,回顾了中国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历程;然后从典型关键技术研究概况入手,总结了水环境遥感监测、大气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关键技术的进展;最后,结合高性能对地观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后续环境卫星、生态环境问题遥感主动发现、环境遥感监测大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遥感反演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中国环境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可以看到,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作者所带领团队及大量相关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形成了业务化应用能力,以高分辨率探测为核心的新一代环境监测卫星正在得到快速发展,环境专用卫星载荷的技术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环境遥感机理研究正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遥感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环境遥感监测正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从以数理建模为核心的模型驱动时代进入到以智能感知为特征的数据驱动时代,由此将催生新的环境遥感应用场景和大数据产品不断涌现,推动环境遥感监测向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服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