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91.
黄土洞穴和滑坡是黄土高原独特侵蚀作用下的微地貌景观,反映了地貌快速演化链式过程,具有分布广、发育密度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了我国西北地区人居安全。本研究以老狼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无人机测绘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了黄土微地貌灾害链时空分布特征和危险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老狼沟研究区内发育黄土洞穴、滑坡、浅沟的数量分别为134个、38个和81个,黄土洞穴密度约为159个/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8%。黄土洞穴多位于TWI高值的凹地形区域,呈线状展布排列,与浅沟发育密切。研究区2001~2021年五期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高密度中心均位于西侧斜坡,面积约为5.91×104 m2,长轴、短轴、面积、高程、周长的空间集聚程度更高。黄土微地貌灾害链演化模式可以总结为原生地貌阶段、早期侵蚀阶段、加速侵蚀阶段、侵蚀贯通阶段、局部破坏阶段。洞穴环境加剧了水分入渗程度,更易引发滑坡发生。模拟结果显示潜在滑坡运动能够对阶地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受灾面积约为2.02×104 m2,滑坡运动过程为150 s,平均堆积厚度约为9.2 m,最大运动距离约为651 m。本研究是揭示黄土洞穴发育规律及其灾害链效应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黄土高原城镇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2.
基于NOAA、EOS/MODIS、HJ-1A多源卫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水体指数,对吉林省2015年伏旱、2017年7月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精细化定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2015年7月吉林省中西部旱情逐步发展; 8月初,各县(市)旱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重度干旱面积小,轻度干旱面积大,中度干旱次之。其中农安县受旱最重,其次为九台市和通榆县,利用实地调查点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出干旱监测的准确率达79%。(2) 2017年7月13日、19日暴雨过后,永吉县境内的河流河段明显增宽、水库面积明显增大,新增水域面积较多的为一拉溪镇、万昌镇、口前镇,水淹旱田面积较多的为口前镇、一拉溪镇、西阳镇。  相似文献   
293.
勘探实践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膏盐岩作为一种化学沉积岩虽然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其岩系组合中不同程度富含的生烃物质,使得膏盐岩层系可作为海相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因此,我国的高演化、低有机质丰度的海相膏盐岩层系也可以作为良好的烃源岩。分析表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具有多元化的生烃物质、异常活跃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和膏盐岩层系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其生烃物质来源、有机质热演化进程、产物的组分及产率、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因此研究膏盐岩层系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特征,对于我国海相膏盐岩层系源-藏匹配、生烃机理、烃源岩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和理论研究意义。此外,由于海相膏盐岩层系在成源和矿物组成方面的特殊性,传统的烃源岩评价指标如TOC、氯仿沥青"A"、S1+S2等难以适用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而采用总生烃碳的概念评价烃源岩演化及生烃潜力应该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294.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但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层控型硫化物矿床,与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相似;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 Ma和500~450 Ma 2个时期,前者与卢菲里安造山高峰期相对应,后者则属于后造山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硫化物以海相物源为主,主要受卢菲里安造山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从罗安群及铁镁质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富集成矿。此外,本文还对该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295.
赞比亚东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古元古代姆波洛科索群是研究早前寒武纪河流相、浅海相沉积序列和基底组分的重要地层单元。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岩石地层组成、沉积时代与沉积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及系统总结,并结合对该地区姆巴拉组实测剖面及其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获得以下认识:姆波洛科索群可能形成于1860 Ma之后,其上覆卡萨马群可能形成于1434 Ma之后;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辫状河、冲积扇、湖泊以及浅海等;姆波洛科索群底部姆巴拉组碎屑岩以班委乌卢地块基底花岗岩为主要物源,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之下;姆波洛科索盆地可能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化探分析数据显示盆地东部与北部地区分别具有金、铀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96.
中国东部(105o E以东)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可为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及关键证据,正确认知冰川发育条件及正确运用冰川遗迹判别标准又是重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的关键。中国东部中低山地第四纪期间冰川发育与否,即泛冰川论与有限冰川论的争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山东与周边地区中低山及沿海丘陵带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波澜再起。在系统地回顾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及新近出现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冰川发育条件、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判别原则与识别依据、中国东部数座中高山地存在无争议且形态清晰的冰川地形及其测年资料以及东亚古气候环境演化记录等得出:中国东部仅有台湾山地、长白山、贺兰山与太白山等数座主峰海拔超过2 500 m的中高山地保存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地形。其余山地及海拔更低的丘陵带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均未达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已报道的“冰川遗迹”皆为各种形似地质地貌现象的系统误判,其确切成因及环境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97.
过实验室模拟海带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获得生物改造无定形体样品,观察海带形态变化,测定生化成分、碳氢 氮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海相底栖宏观藻类的烃源岩形成过程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显示海带在模拟过程 中不断降解,到第 67 天海带细胞已经完全破碎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促进海带生化成分的转化,厌氧后期多糖和蛋白质含 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 8.16%;海带对微量重金属元素有显著的吸附解析作用,使微量元素含量波动变化。早期成岩 过程中微生物改造使海带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元素变化有一定规律,但要直接利用微 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油源对比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8.
大兴安岭东部地区下白垩统龙江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龙江地区龙江组建组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重新厘定了龙江组的含义.新义龙江组岩石组合由安山岩、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碎屑岩组成;生物化石属于EosestheriaLycoptera-Ephemeropsis trisetalis热河生物群中期生物化石组合,其中叶肢介化石以Eosestheria opima-E.(Dongbeiestheriaguanghuaensis(丰满东方叶肢介-光华东北东方叶肢介)组合为代表;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SiO2含量在59.71%~75.65%之间,具有高Al2O3(12.19%~19.39%)和高Na2O(1.04%~5.24%),较富碱性(Na2O+K2O 3.65%~6.25%)的特点,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轻稀土(LREE)富集.全岩激光40Ar/39Ar同位素年龄等时线年龄值为125.4±1.8 Ma.  相似文献   
299.
不需提取激发脉冲的探地雷达波形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的波形反演方法,能充分利用雷达数据中反映地下介质特性的波形、走时、相位等信息.它要事先已知激发脉冲信号,需从实际资料中提取,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尝试避免从实际雷达资料提取激发脉冲的方法.首先,借助于一个已知地质模型上的探地雷达系统采集的记录以及给定激发脉冲、给定激发接收天线的正演模拟信号,计算出转换算子.其次,将转换算子作用于实测雷达信号,将其转换成给定激发脉冲激发的、给定激发接收天线采集的信号.最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波形反演.二维模型数据的转换表明,转换后的数据与正演模拟数据一致,反演结果差异甚小.实验室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00.
使用多角度积雪光谱验证渐进辐射传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郝晓华  王建 《冰川冻土》2014,36(2):386-393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反演作为定量遥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定量化地描述了地表反射的各向异性特点. 传统的积雪BRDF反演主要采用ROSS+LI核,采用贝叶斯概率统计的方法或者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进行求解系数,方法简单可行,但是这些模型对积雪的物理特性定量描述不是太全面. 积雪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众多因素对BRDF影响较大,如雪粒径与雪污化物,传统的ROSS+LI核不能定量地描述这些因素对积雪的BRDF的影响. 渐进辐射传输算法,以其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而不降低辐射传输的精度,被广泛地运用到定量遥感之中. 利用此理论进行积雪BRDF反演及验证,首先进行积雪的雪粒径反演,采用了渐进辐射传输模型建立光谱库;其后确定中心波长1.03 μm作为最佳雪粒径反演波段,同时采用此理论反演了雪污染量;最后利用已有的雪粒径与反演的相对污化物含量进行BRDF重构. 实验表明:基于渐进辐射传输的积雪BRDF具有可行性,精度能够满足生产之用,同时产生的中间产品,如雪粒径、雪污染等,可以广泛地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通过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将积雪遥感的雪粒径、雪污染、BRDF串联起来,方便积雪快速定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