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鼎湖山通量站是中国通量网络(ChinaFLUX)中4个森林站之一,采用开路涡度相关方法,对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进行生态系统尺度的CO2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利用2003,2004年2整年观测资料,分析该生态系统CO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关系.通过坐标转换、WPL订正和质量控制后,发现本通量站存在明显的夜间泄漏问题,因此采用Michaelis- Menten模型,利用白天(PAR>1.0μmol-1 Photons·m-2·s-1)湍流充分条件-F(u*>0.2 m·s-1)的通量资料,逐月拟合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利用拟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生态系统呼吸Reco,建立Reco与5 cm土壤温度的指数关系,借此反演夜间呼吸.主要结论包括:(i)逐月拟合的光能利用效率a平均为0.0027(±0.0011)mgCO2·μmol-1 Photons,最大光合速率Amax平均为1.102(±0.288)mgCO2·m-2·s-1,a与Amax季节性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表明林内旱季没有明显的缺水和低温胁迫存在,这与南亚热带常绿混交林叶面积指数(LAI)季节性变化较小的特点是一致的.(ii)生态系统呼吸月总量平均为95.3(±21.1)gC·m-2month-1,约占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68%.NEE月总量平均为-43.2(±29.6)gC·m-2·month-1,大部分月份NEE为负号,表明该生态系统全年均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估算得到2003,2004年NEE总量分别为-563, -441.2 gC·m-2·a-1,占GPP的32%.  相似文献   
272.
利用1998-2000年3a的GMST5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和北疆地面观测站6h降水资料,对北疆地区出现的275次云系进行分类,探讨了各类云系的生命史,出现频率,给出云型和TBB与北疆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3.
张玮  王旭  雷晓辉  刘攀  王浩 《水科学进展》2018,29(5):685-695
针对适应性管理研究领域中GCMs集合子情景的权重取值尚不统一问题,通过DS理论综合考虑了3种权重分配方式:等权重、考虑年径流统计特征参数值变化的权重和基于相对月径流变幅的权重。基于得到的综合权重,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DS理论的水库适应性调度规则,以规避气候变化对水库调度造成的不利影响。该调度规则,以多情景多年的加权平均发电量最大化为水库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采用模拟优化法提取规则参数。以锦西水库的研究案例可知:在不确定的气候变化环境下,与基于历史径流的调度规则和基于等权重分配的适应性调度规则相比,基于DS理论的水库适应性调度规则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发电效益(多发电量:0.76亿kWh、0.61亿kWh)与发电可靠性(多增发电保证率:0.5%~11.17%、3.50%~9.34%),还具有更高的水库决策稳健性。因此,基于DS理论的水库适应性调度规则是有助于水库管理者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74.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传递过程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最新宽线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方法分析了准噶尔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中-深部隐伏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对比与分析,阐述了霍玛吐背斜横向转换关系;在构造建模与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和构造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并阐述了纵向构造传递过程。分析认为,霍玛吐背斜带深部主要发育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发育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并伴生有次级褶皱调节断层及小型反冲断层;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横向上主要表现为构造样式相近、构造变形强度发生此消彼长的构造转换关系;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纪—中新世的低幅度构造变形,并以前展式向盆地方向发生构造挤压传递,上新世经强烈逆冲挤压,形成复合构造三角楔及派生的突发构造,后经强烈挤压逆冲,在浅部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并使山前带被强烈推举地表,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275.
目前,我国在CO2地质埋存的试验研究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需要不断探索。本文立足于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从储层埋存潜力、埋存体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三个方面对试验区实施CO2地质埋存工程进行评价。通过对注CO2层段的储层砂体有效厚度、空间展布范围、储层物性及储层微观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砂体横向和垂向上的连续性、砂体间的连通性等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试验区具备一定的埋存潜力,其有效储层厚度平均为273m;同时对试验区盖层的封盖性、断裂的稳定性及井筒的密封性三方面的评价,建立试验区埋存体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表明,试验区具备厚层泥岩封盖层、盖层内断裂不发育且比较单一以及储层内广泛发育隔夹层,可以有效地对CO2的运移或渗漏实施封盖和遮挡;另外,结合试验区矿化度、水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试验区与邻近区域存在明显的矿化度分带特点、水化学成分也相对较单一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均较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试验区目的层段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水体环境,比较有利于适合注入CO2,并进行地质埋存。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建立大情字井区块适合CO2地质埋存的埋存格架,为该区实现CO2长期有效安全埋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6.
王旭  刘文生  王昶 《测绘科学》2011,36(5):179-180,242
信号噪声的方差越大,信噪分离越困难,这样会降低小波在去噪方面的性能,使小波去噪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方法:采用模糊控制滤波器对含噪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白噪声的方差;然后用软、硬阈值法分别对处理过的信号进行去噪.仿真实验表明,去噪后的信号的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均优于单纯使用软、硬阈值算法,具有很...  相似文献   
277.
使用3年逐日逐时GMS-5水汽图像资料,经过增强处理后,对新疆地区对流层中上部的水汽输送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对流层中上部进入新疆的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有西南、醅和西北3个通道,新疆对流层中上部水汽主要来自西方。  相似文献   
278.
监测和预测冰盖的行为和演化趋势对于研究未来全球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球物理探测成为极地现场考察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并取得巨大成功,而航空地球物理的独特优势成为极地科考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成为第4个拥有极地航空地球物理科学考察能力的国家,并在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完成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PEL)数千平方千米的航空地球物理探测任务。对于航空地球物理勘探而言,航空测点定位是首要而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针对航空地球物理测量中GPS定位数据后处理工作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软件对比试验,评价GPS后处理精度误差和应用效果,在试验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软件完成GPS数据和各地球物理方法数据的匹配连接,进而总结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工作流程,形成实用化的极地航空地球物理GPS数据后处理方案,对后续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9.
金扬  张晓冉  刘逸  刘寅  王旭  卢晓旭 《地理教学》2013,(24):55-56,58
以验证南京的经纬度(32°N,119°E)为研究目标。通过捕捉直竿日影最短时刻确定南京地方时正午时刻。测量正午时刻竿影长度,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进而计算南京的纬度;记录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运用时差计算南京的经度。研究结果:南京的经度119°E未能验证成功,南京的纬度32°N验证成功。分析了经度验证性测量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提出经度测量的改进设想和纬度测量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80.
乌鲁木齐辖区山谷风环流对大气污染物的聚集、扩散和输送具有重要影响,采用2011-2015年33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时10 min平均风资料,分析辖区山谷风的时空分布特征。辖区内山谷风年平均日数为245 d,山风22∶00~23∶00开始出现,08∶00~11∶00结束,持续时间达10~13 h。谷风11∶00~14∶00开始出现,19∶00~21∶00结束,持续时间达6~9 h。山风和谷风的平均强度为1.1 m·s^(-1)和1.6 m·s^(-1)。山风表现为下坡风,从山脉到谷底山风强度逐渐减弱,城区为风速风向的辐合区。城南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在山风的作用下,向城区聚集。谷风与山风相反,表现为上坡风,城区为风向的辐合区。城北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在谷风的作用下,部分在城区和城南聚集,部分被输送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