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首次在曲靖玉龙寺组上易剥页岩中发现Pridolian期的化石证据。对多门类大化石及微体化石的分析研究表明,玉龙寺组属晚志留世晚期,下西山村组属早泥盆世早期,志留一泥盆系界线应从它们之间通过。  相似文献   
52.
<正> 早在1979年,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简称D/C工作组)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一条泥盆-石炭系(简称D/C)的界线层型剖面;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候选剖面具备国际年代地层界线层型剖面要求的所有条件。为此,D/C界线工作组最近还在号召  相似文献   
53.
类Galowayinela长期以来被当作长兴阶的带化石,是长兴阶底界的标志。江西上高七宝山剖面表明Galowayinela富集层并非像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稳定的一层,在此剖面上至少有二层:下层在Clarkinaleveni带之下,其上下均有典型的吴家坪期的菊石(Konglingites等);上层与吴家坪期的牙形刺Clarkinaorientalis,C.guangyuanensis,C.demicornis,C.liangshanensis共存。这一事实表明Galowayinelameitienensis是吴家坪期的而不是长兴期的。为此建议,长兴阶的底界不用类定义,而以牙形刺Clarkinasubcarinata和/或C.wangi的首次出现为准。  相似文献   
54.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1,47(2):113-118
Clarkina Postbitteri的首现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蓬莱滩剖面上6j的底界也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乐平统底界的定义应是Clarkina postbitteri-C.dukouensis连续的演化系列中C.dukouensis的首次出现,精确的位置在蓬莱滩剖面6k之底。  相似文献   
55.
那高岭组和郁江组,是我国生物地层工作者所熟悉的两个地层单位,但对其时代的确定与对比,长期以来,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 1978年冬,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地质局的同志,共同组织了一个专题队,着  相似文献   
56.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2008,32(2):221-226
长兴煤山P/T界线在27层中间,H.parvus带之上应为I.staeschei带,不是I.isarcica带。H.parvus带厚仅4cm,可能包括H.parvus和I.lobata两个化石带的时间间隔;界线层不仅高度浓缩,而且有硬底构造,缺失一些牙形刺分子,很可能在界线层中有小的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57.
王成源 《地质通报》2008,27(7):1079-1084
中国已建立的二叠系各阶的(筵)的属带,对中国二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二叠系的(筵)的属带时限都很长,定义不明确和地方性较强,中国二叠系的阶不宜再用(筵)的属带来确定.国际二叠系的主导化石门类是牙形刺.二叠系的3统9阶都是用牙形刺来确定的,而不是用(筵),更不是用(筵)的属带.进一步研究(筵)类各属内的种一级的谱系演化关系,参照牙形刺带确认(筵)的属种的时限,进行不同相区的对比,是今后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8.
吉林磐石地区鹿圈屯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中部的鹿圈屯组自建组以来, 一直被归入到“下石炭统”。在磐石明城附近鹿圈屯组上部的4个样品中发现的牙形刺化石,以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 , Id. lanei,Id. sinuatus,Id. sulcatus,Idiognathodus sinuosus等晚石炭亚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典型分子为特征,表明鹿圈屯组上部存在晚石炭亚纪早期的沉积。其中Idiognathodus和Streptognathodus较为原始分子的出现,表明鹿圈屯组上部的时代与巴什基尔期的中、晚期相当。  相似文献   
59.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发育良好,出露清楚,可作为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此剖面为迄今世界上所发现唯一的一条反映Siphonodella praesulca-ta—S.sulcata演化谱系并与现行泥盆—石炭系界线定义相一致的剖面。1988年5月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委员会已将南边村剖面列为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候选剖面之一。 南边村剖面位于桂林市西北南边村南侧,距市中心6.6公里,交通方便。从村口沿小道步行200米至一小山脚下,该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出露最佳(图1),南边村附近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连续出露,几乎未受构造影响。所出露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位  相似文献   
60.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正>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的时代,是近年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关切的重要问题之一,几乎在所有关于我国志留、泥盆系分界的文章中,都论述到玉龙寺组的时代,但都未能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1980年,尹赞勋在论述志留、泥盆系的分界,提出有三种不同意见(171页),指出三说论证都不充分。看来,在曲靖寻找笔石和牙形刺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