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01.
随机森林算法在全球干旱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发生频率最高,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最严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对干旱进行可靠、有效的评估十分重要.本文以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土壤湿度、蒸散发、NDVI、叶绿素荧光等作为解释变量,以基于SPI的干旱等级作为目标变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以2007-2012年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  相似文献   
102.
阳江东凹是近年来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过去四十余年受限于钻井数量与地震资料品质和覆盖范围,缺少对古近系的研究.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走向深层古近系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覆盖全区的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新近钻井和测井资料,系统解剖阳江东凹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并探讨古近系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3.
根据2016年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维数据探讨微博圈话题聚合效应,结果表明:(1)通过气象微博矩阵进行气象服务,可以促使矩阵成员之间加强联动,扩大微博运营效果;(2)话题聚合是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话题聚合可以整合服务资源,增加矩阵各成员的曝光度,带动整体影响力的增长;(3)微博矩阵的建设可以直接拉动博文阅读量、粉丝量的增长,增强天气官博的互动力,从而提升矩阵成员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4.
冷涡影响下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NCEP/NCAR 1°×1°高空分析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融合,建立高密度探空资料场,计算并分析2016年6月10日天津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分辨率时空场对流参数,结合变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系统(VDRAS)的雷达热动力反演资料,研究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雹发生在蒙古冷涡环流背景下,初始回波由北京西部山区地形热力和动力强迫局地触发产生,东移进入平原区后,冷池与周边高能区形成中尺度能量锋,并诱发次级环流使雹云得以发展维持;考虑了地面温湿特征的高分辨率CAPE、LI、修正全总指数(TTm)能够反映雹云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特征,对雹云发生发展的局地性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同时来自渤海的偏东水汽输送带与中尺度辐合线的交汇更有利于冰雹强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基于1961—2020年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两县气象资料,应用Morlet小波系数模和模方、MTT和MannKendall等方法对阜新地区的大风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市两县大风日数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彰武县的大风日数明显多于阜蒙县的大风日数,其中以两县春季和4月最多;两县大风日数的第一主周期为50年左右,第二周期为10年左右;彰武县的大风日数在2014年发生了突变,阜蒙县在1980年和2003年都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大风日数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阜新地区大风主要以偏南风为主,其次是偏北风,东风占比最低;大风日数减少的原因与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得海陆温差变小、西伯利亚高压显著减弱、气温日较差减小、日照时数变少以及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改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传统的圆曲线拟合算法抵御粗差影响能力较差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一种圆曲线拟合数据的粗差探测方案。该方案基于Pratt代数拟合算法,首先构造衡量拟合数据优劣的质量指标,据此迭代剔除数据中的异常值,然后在既得圆心估值的基础上,重新评估已被标记的可疑观测值,识别出真正的粗差并将其剔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出数据中的粗差,有效提高圆曲线拟合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7.
山东省烟台市双山屯金矿产于牟平—朱吴断裂的构造破碎带中,与区域金矿的特征相似,金矿体严格受断裂的控制。深部的金矿体主要有Ⅱ-7号和M7号矿体,金矿体在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并向E侧伏;断裂控制了围岩蚀变的范围、形态和分带,也控制着矿体的产状、形态,使蚀变和金矿化具有时空的一致性。勘查结果表明,深部的金矿体在产状、矿石类型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在-900m标高以下并未封闭,仍有向深部延伸的可能,因此要注意已知矿体边部和深部的找矿;控矿断裂在晚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性质的活动,但金的成矿只是在断裂活动的特定时段发生,即早白垩世晚期(130~110 Ma)的张扭活动,该期断裂活动提供了成矿所需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8.
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在原位温度和溶氧条件下测定了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并探讨了相关环境因子对界面交换速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表现为从沉积物向水体释放,其交换速率在947~4 889 μmol/(m2·d)范围内,平均速率为1 819 μmol/(m2·d)。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Chl a)和总有机碳(TOC)是影响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交换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表层沉积物的含水率(φ)、生源硅(BSi)和粘土含量以及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DSi)对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也有重要影响。由此可推知,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硅的交换速率主要受生物活动和溶解-扩散双重过程调控,而表层沉积物粒度与底层水体中DSi对胶州湾硅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9.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1)对高坪地区某地质剖面的钻孔岩心蚀变强度进行赋值,将所得的数据绘制成等值剖面图,分析蚀变数据在剖面上的特征;(2)通过蚀变强度数值,求出黄溪断裂带上、下盘各种蚀变之间及其与铀矿化的相关系数,得出各种蚀变之间的相关性;(3)将强蚀变岩石、弱蚀变岩石与燕山期、印支期正常花岗岩进行对比,研究蚀变岩石的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通过综合比对研究,讨论黄溪断裂带上下盘岩石差异的原因,总结该区铀成矿规律;推测黄溪断裂上盘受矿后期构造破坏更强,且相对抬升更高;认为该区围岩中Fe3+/Fe2+和LREE/HREE值对铀矿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在阐述柴达木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分析为依据,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热演化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资料显示,区内中侏罗统具备较好的铀成矿条件,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为主。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径迹长度为(11.71±0.17)μm±1σ~(12.58±0.18)μm±1σ,说明均经历过退火作用;样品的表观年龄为64.4~85Ma,说明区内构造活动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基于裂变径迹的t-T曲线模拟结果表明,自120Ma以来,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挤压隆升、断陷沉降、快速抬升3个阶段。因此,认为区内砂岩型铀矿主体应是早白垩世早期-古新世早期挤压隆升阶段形成的古矿体。现今的找矿方向,应是在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化区中寻找残留铀矿体,同时注重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