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3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 1 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 ,并利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 ,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但是ElNi no事件是否能发生 ,则与西风异常的位置、强度和东移有关。只有当赤道中太平洋 ( 1 60°E~ 1 60°W )出现一定强度的西风异常并较快东移 ,才有利于ElNi no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沉管安装船南北两侧分别布置了海流观测设备,通过数据实时传输,获取沉管南北两侧垂直方向上每米和每分钟的海流变化.E31管节沉放对接期间,在沉管周围观测到了明显大于正常流速的激流,这种激流具有突发性、瞬时性、随机性特征.激流的这种随机性使E31管节产生了异常晃动,给沉管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对外海深槽沉管沉放对接期间激流的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CCSM3气候模式的同化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美国NCAR及其他科学家合作发展的共同气候系统模式CCSM3,利用nudging方法开展了把15 m到465 m的次表层海温同化到该模式的研究。1980—2000年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同化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较好的再现了中低纬太平洋海洋和大气的平均特征和随时间演变的规律,但仍存在如海表温度偏高、降水偏强等问题。尤其是在大洋的东边界,陆地地形比较陡峭的地区,通常出现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两方面简要地介绍了制作海面风场数据集的几种多源资料融合方法,并从融合效果、可操作性等方面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风场融合资料产品。最后对当前与未来海面风场融合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巢纪平  王彰贵 《气象学报》1993,51(3):257-265
本文分析了当大气和海洋中未经耦合前的自由波分别为Kelvin波和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耦合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管大气的自由波为Kelvin波或Rossby波,而海洋的自由波为Rossby波或Kelvin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耦合波的色散关系接近自由的Kelvin波;另一类则由不同经圈模的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这两类波都具有不稳定性。文中讨论了耦合波的传播和不稳定的物理机制,并指出这类不稳定的热带耦合波,对研究ENSO事件中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带大洋对纬向和经向风应力的联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了经向风应力和纬向风应力联合作用下热带大洋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只有一阶的经向风应力或具有辐合辐散的经向风应力才对最后的速度场和位势场造成影响.零阶的扰动温跃层和纬圈流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Kelvin波、Rossby短波的影响,而Rossby短波由经向风应力直接造成;二阶模则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Rossby短波的作用,同时经向风应力也产生了附加的Rossby短波.另外,在西边界处存在很强的暖水补充到赤道的现象,经向风应力有使暖水向赤道输送的作用,而西风应力使西边界处的暖水向东输送.  相似文献   
7.
PDO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再分析次表层海温资料和CCSM3模式的1870-1999年130 a模拟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CCSM3模式较好的模拟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对再分析资料和模式结果的分析都表明从北太平洋表层至次表层的中层,年代际变化是非常显著的,PDO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8.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N,1 50°E~ 90°W)两个海区在 El Nino事件期间表面水TCO2 和海气分压差 (ΔPCO2 )的变化十分显著。El Nino期间 ,西北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增加 ;赤道中东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减少 ;La Nina期间 ,它们的变化与 El Nino期间相反。模拟的El Nino期间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TCO2 和 ΔPCO2 的变化趋势与观测事实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
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CO2对El Niño事件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如楠  王彰贵 《气象学报》2001,59(3):308-317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CO2总量(TCO2)在ElNi  相似文献   
10.
王彰贵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90,48(4):438-449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统计方法,研究了热带不同地区准二年周期振荡的海表温度与冬季500hPa高度场之间的时滞相关。结果表明,不同热带太平洋地区(西、中、东太平洋)海温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或严格地说,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同的。在不同纬圈上,相关系数可以有规则的向东或向西传播。同时在不同径圈上也可以向极地或赤道传播。传播的方向和位置依赖于热带海表温度所在的经度。由于传播的速度十分缓慢,平均约2年80—210个经度,或2年约60个纬度。因此可以认为不属于经典的Rossby波,而是一种新的海气相互作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