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湖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正射影像的质量评价为例,对正射影像从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逻辑一致性、影像质量、附件质量5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对多源遥感数据制作的多种比例尺正射影像的质量评价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正射影像质量评价涉及的内容、方式,从技术和管理上对正射影像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建议,有助于提高正射影像评价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2.
根据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黄土沉积物的地质记录,前人研究推断MIS13时期北半球气候为高温高湿环境,然而,这似乎与黄土高原西部黄土沉积物的地质记录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黄土高原东西部地区MIS13时期的古气候及古土壤风化强度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发现两地的古气候演化存在不对称性。对比MIS13时期低纬度的亚非季风区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候状况得出:高降水量环境仅存在于亚非季风区大部分地区,但当时是否呈现高温环境值得商榷;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则显著不同,呈现相对较干冷的间冰期气候。由此推断,MIS13时期黄土高原东西部地区之间气候演化的不对称现象可能是季风缺少动力因素,对黄土高原西部影响较小,且长时间停留在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所致;而在此之后的间冰期,由于季风的扩展和加深可能进一步加剧黄土高原西部地区S5S1古土壤风化强度与年轻古土壤层的差别。  相似文献   
63.
黑龙江南蛤拉河子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龄分析测试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Fe_2O_3、FeO、MgO、Al_2O_3、MnO、CaO、TiO_2含量逐渐减少,K_2O含量逐渐增加,且向富钾方向演化;Rb、U、Th、K等逐渐富集,Nb、Ti、P逐渐亏损;轻稀土和重稀土总量逐渐逐渐增加,Eu从无异常或弱的负异常到强烈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其与太平洋板框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不法分子的嚣张和暴行震惊了山城本溪,也激起了社会的公愤,激发了各方同邪恶坚决斗争的斗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65.
吉南新太古代泥质片麻岩出露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中,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激光拉曼和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研究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其中峰前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矽线石+钾长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达到麻粒岩相;峰后期退变质阶段(M3)以矽线石转变为蓝晶石为特征标 志,矿物组合为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变质矿物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变质作用,峰前期(M1)T 为468~515 ℃,p 为(3.8~4.3)×105 kPa;峰期(M2)T 为703~760 ℃,p 为(6.6~7.1)×105kPa;峰后期(M3)T 为552~591℃,p 为(5.5~6.0)×105kPa;具有典型的近等压冷却型逆时针变质作用p T 演化轨迹特征,可能是在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变质作用与大量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495~2442Ma,属于新太古代变质热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66.
地质学是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学科,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文章以南京大学基础地质认识实习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基础地质认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认为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实习基地的筛选、教师队伍的配备、实习内容的制定、实习时间的调整、野外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为野外基础地质实习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民丰县境吐浪哈吉河上游东南向的“帕西木”(又称大麻扎),有众多的古迹显示,推断这里应是《汉书·西域传》中所记载的戌卢古国。沿吐浪哈吉河主流向西南继行,是昆仑山与藏北高原相连的古通道之一。这些道路的研究,是揭示昆仑古城存在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68.
针对常规跨河测量方法受场地及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效率低、工期长等实际工程问题,本文提出将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NSS”)水准测量技术应用于长跨度的跨河水准测量,并根据实验场地的特点采用直线拟合模型实现对长跨距的跨河高程传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NSS跨河水准测量应用于长跨距的高程传递具有可行性,该成果满足国家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要求,对于类似跨河测量工程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9.
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等有害气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给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和火灾防护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传统的秸秆焚烧监测手段是靠巡逻小组实地巡查,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全市范围内的秸秆焚烧信息,通过分析作物秸秆焚烧火点的时空分布格局、动态变化趋势,准确掌握秸秆焚烧信息。本文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需求,利用MODIS、GF4、HJ-1B等遥感数据、参考已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开展秸秆焚烧信息的快速提取研究,通过分析作物秸秆焚烧火点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趋势,为监管部门掌握秸秆焚烧信息,制定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
<正>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办理矿产资源行政复议案件有关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起草背景及目的是什么?《通知》都对哪些问题做出了规定?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