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区同时受到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俯冲及后撤作用的影响,壳幔结构复杂.深入了解华南地区深部地幔流模式和地幔各向异性特征是认识华南复杂的深部构造演化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本文采用三维全球地幔对流模型,从软流圈剪切变形的角度计算了软流圈的各向异性,尝试探讨了华南地区各向异性的起源和深部地幔流特征.华南地块东部,软流圈各向异性呈NW-SE向,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壳幔具有垂直连贯的变形特征;南北构造带的中段,软流圈各向异性大致为N-S向,这一区域的造山作用虽然对岩石圈造成了巨大变形,但是并未显著影响软流圈变形,并且各向异性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岩石圈地幔;在南北构造带中,30°N可能是地幔各向异性的过渡带,30°N以南的川滇地区,软流圈各向异性的方向出现了环形特征;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到达地幔转换带,这种俯冲可能带动了西太平洋地幔向华南块体下的流动;华南地区的软流圈流场自西向东显示出顺时针旋转的特征,并在扬子板块东部与来自菲律宾板块下的西南向的地幔流相遇.  相似文献   
92.
鳗鲡消化道蛋白酶的初步分离提取及某些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玫  吴成业  王勤  陈冰  刘智禹 《海洋学报》2000,22(3):132-136
鱼类消化道蛋白酶的分离、提纯及性质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如今已取得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1,2].由大型的海水鱼如鲸鱼、鲤鱼、鲨鱼等胃部的幽门垂中提取的蛋白酶,是工业酶制剂的来源之一[3-5].但对小型鱼的消化道蛋白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局限于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领域,作为以消化道为主的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提取酶制剂,研究报道不多[6-8].这是由于一方面小型鱼内脏小,杂质多,胃部不明显,肝脏与胰脏的组织连在一起不易分开,在取材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我国的水产加工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机械化程度低,多为手工作业,作为下脚料的内脏,因原料分散,贮藏条件差,其利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93.
鲐鲹鱼在几种温度段保鲜中的鲜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XDR雷达在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雷达回波衰减,经常发现在强降水天气情况下其提供的回波强度dbz与实际情况不同,如炮点出现强降水而雷达在炮点位置的回波很小甚至没有.而利用雨滴谱可计算出近地面气象目标的dbz值,该值可比较客观地反映近地面的降水情况.本文讨论了利用雨谪谱计算近地面气象目标dbz值的方法,以及比较该值与XDR雷达提供的dbz值的差异,并从中找出这些差异的规律,以利用雨谪谱资料校验XDR雷达回波强度.  相似文献   
95.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分布着大量的SSZ型蛇绿岩残片,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表性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获得辉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1.5Ma(MSWD=0.09,n=33),表明多龙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烧失量普遍较高(1.57%~5.23%)的特征,表明样品普遍遭受蚀变;而且具有富硅、高铝、低MgO及低Mg~#值(36.8~63.1)的特征,说明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K、Sr、P、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Zr、Hf);稀土元素总量为23.27×10~(-6)~58.95×10~(-6),δEu为0.83~1.35,(La/Yb)_N为0.66~1.30,具有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的稀土元素和总体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87)Sr/~(86)Sr)_i值为0.707345~0.708748,(~(143)Nd/~(144)Nd)_i值为0.512669~0.512705,t_(DM2)值为305~456Ma,ε_(Nd)(t)值为+6.9~+8.8,表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其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洋内弧的特征,暗示其可能是洋内俯冲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班-怒洋壳于晚二叠世时(ca.252Ma)在板块汇聚边缘发生了类似西太平洋Izu-Bonin-Mariana的洋内俯冲作用,形成兼具MOR蛇绿岩亲缘性和俯冲带SSZ蛇绿岩地球化学印记的双重属性的多龙辉绿岩及辉绿玢岩的母岩浆;母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上升侵位,最终于洋内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盆地环境下形成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  相似文献   
96.
多龙矿集区控矿构造信息提取、识别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治博  王文磊  宋扬  王勤 《地球学报》2017,38(5):803-812
西藏多龙矿集区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的铜、金矿床,具有可观的资源潜力而倍受关注。通过对区内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数据的系统梳理与二次开发,利用基于分形理论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成矿背景、构造格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索。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中与斑岩铜金成矿相关元素和构造活动指示元素进行融合,并利用S-A(能谱-面积)模型对元素组合异常进行信息挖掘工作。结果表明,与区内构造格架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模式在指示矿化的同时,还对其与区域断裂构造之间的成生关系具有相当程度的指示意义。此外,区内开展的空间定量研究同时表明,S-A(能谱-面积)模型对描述由特定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异常空间分布模式的自相似性有效,特别是针对地球化学背景模式的空间定量化描述,能更加深刻地刻画区内的构造格架并反映成矿背景。其结果推断了控制区内斑岩成矿系统的网格状断裂体系。此外,数据分析建模过程为在该区开展进一步的多元信息提取与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经验,有利于找矿新靶区的发现与圈定。  相似文献   
97.
文章选取对温岭市最不利的台风路径,采用SWAN和MIKE21模型计算台风风暴潮淹没深度,对淹没深度进行分类并划分危险性等级;根据温岭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建立台风风暴潮和承灾体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得出风险水平等级区划。结果表明,温岭市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最大的区域在东部产业聚集区、松门镇沿海、乐清湾温峤镇西南角和坞根镇西北角,其次在隘顽湾顶部分区域,再次在滨海镇和松门镇部分区域,其他地区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8.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多龙矿集区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超大型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美日切错组喷溢相火山岩,但其岩石成因、源区属性、形成年代及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对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及流纹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结晶年龄分别为108.2±2.6Ma(MSWD=0.39)和109.3±2.2Ma(MSWD=1.70)。矿区安山岩及流纹岩具高硅(SiO2=60.89%~72.00%)、富钾(K2O=3.08%~5.53%)、富碱(K2O+Na2O=6.88%~8.96%)、准铝质-过铝质(A/CNK=0.92~1.28)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及钾玄岩系列岩石。其明显均富集轻稀土(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及Zr),稀土总量(ΣREE)为141.52×10-6~236.05×10-6之间,LaN/YbN为10.42~11.05,δEu为0.65~0.80,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87 Sr/86 Sr)i值为0.7050~0.7053,(143 Nd/144 Nd)i为0.5124~0.5126,εNd(t)值为-1.51~1.29,具有高Sr低Nd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流纹岩εHf(t)为+11.6~+15.5,平均值为+13.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88.0Ma;安山岩εHf(t)为+3.4~+8.0,平均值为+4.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813.1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为班公湖-怒江新特斯洋洋壳向北的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原始玄武质岩浆,并在上升后,滞留在壳幔边界形成新生下地壳,新生下地壳与持续底侵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而部分熔融形成。其形成于典型岛弧的构造背景下,暗示班公湖-怒江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08~109Ma)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可能尚未关闭。  相似文献   
99.
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石榴辉石岩为岩浆底侵于上地幔顶部40~45 km形成的堆晶岩,是壳-幔过渡带的典型样品。本文使用Solartron 1260阻抗分析仪,测量1.2 GPa和380~900 ℃下石榴辉石岩WD958的电阻率。样品电导率(σ)与温度的关系遵守Arrhenius方程: σ=σ0exp(-ΔH/kT),其中T是样品的绝对温度,k是Boltzmann常数,指前因子σ0为97.5 S/m,活化焓ΔH为1.27 eV。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单斜辉石的平均含水量为117×10-6 H2O,橄榄石无水,石榴子石的含水量因蚀变无法测定。使用Hashin-Shtrikman平均方法计算样品WD958的电导率,发现样品可看作由含水单斜辉石、无水石榴子石和无水橄榄石组成的高阻集合体,电导率同时受小极化子导电和质子导电的影响。如果原位的石榴辉石岩的矿物含水量保持平衡,其电导率将提高1个数量级,质子导电成为主控导电机制。石榴辉石岩在高温的壳-幔过渡带(~1 000℃)表现为高导层,而在正常地温梯度下,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电导率近似,为高阻层。因此,在岩浆底侵作用下,电性上的壳-幔边界将随着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0.
铁格隆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最重要的矿床之一。本文以矿床内发育的黄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其开展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依据产出状态, 黄铁矿可以分为黄铁矿-1, 黄铁矿-2和黄铁矿-3, 其中黄铁矿-2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相关, 黄铁矿-3与斑岩型矿化相关。黄铁矿-1的Au、Ag、Cu、Pb、Zn、Bi的含量最低, 黄铁矿-2的Au、Ag、Cu、Pb、Zn、Bi的含量最高。Cu和Ni、Ag和Cu、Cu和Pb、Ag和Pb、Pb和Zn的相关性可作为黄铁矿-2和黄铁矿-3的辨别标志。黄铁矿-1的δ34S值(1.9‰)最大; 黄铁矿-2和黄铁矿-3的δ34S值在–4.5‰~0.3‰之间。黄铁矿富集轻稀土, 亏损重稀土, 具有“右倾”式稀土配分模式, 浅部(200—450 m)黄铁矿的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 以正铕异常为主, 而深部(700—1000 m)黄铁矿轻重稀土分异相对较小, 以负铕异常为主。铁格隆南矿床含硫热液运移方向为横向上从ZK1604向东运移, 纵向以ZK1604的230—250 m为中心向深部和侧向运移。黄铁矿中高含量的Cu、Au、Ag以及Ag和Cu、Pb和Zn、Cu和Pb、Ag和Pb的正相关性是指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的重要标志, 而黄铁矿内Cu和Ni的负相关性是指示斑岩型矿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