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29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宋城城  王军 《地理学报》2014,69(11):1683-1696
利用长江口1982-2010年间4个年份的高精度实测地形数据、大通站输沙量数据以及河口工程建设信息等,分3个阶段研究了长江口整体冲淤规律、不同分区冲淤变化时空差异、重点断面垂向冲淤特征、水下三角洲重要区域 (崇明东滩、横沙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东滩) 的演变趋势与受控因素。结果表明:(1) 近30年长江口整体上表现为略微冲刷,冲刷面积占51.83%,在3个阶段中呈现出“冲刷—淤积—再冲刷”的冲淤演化态势,且冲淤变化时空差异显著,仅长江北港区为持续冲刷。(2) 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东侧和北侧、九段沙北侧以及南汇东滩的5 m以浅区域以垂向淤积为主,而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南侧、九段沙东侧和南侧的5 m以浅区域则以垂向冲刷为主。(3) 长江口重要区域2 m和5 m等深线包络面积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1982-2010年时段内年均增加量分别为10.42 km2/a和7.99 km2/a,但各分区则表现不一致;10 m等深线包络面积在整体上及各个分区内均表现为明显减小;1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变幅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4) 受河口工程建设影响,仅崇明东滩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减小的趋势与大通站输沙量减少趋势相同。主要结论:从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和分布形态的变化看,基于目前上游输沙量持续减少的宏观自然背景下,大规模的河口工程建设对近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演变的控制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82.
针对目前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和我国地理信息服务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基于SOA的多级树结构目录服务模型,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集成、控制和共享,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集成与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3.
海洋科学数据是典型的多源异构三维空间数据,其特征为数据的管理、应用与共享带来了困难.本体作为一种可共享的、明确的、规范化的说明,是处理异构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以构建海洋科学数据本体为目标,首先梳理了海洋空间本体的构建流程.然后针对流程中的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创新和改进:①为更完整地表达海洋空间本体中的对象属性,在海洋科学...  相似文献   
284.
分析了渤海锦州20-2北和21—1油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结果,阐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 /Fe^2 、Eh、有机质、Es等腐蚀因子特征。在对腐蚀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因子的数值与临近海区大体一致,但本海区海水腐蚀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浸区的海水腐蚀性远大于潮间区与浪溅区,因而该海区海水腐蚀性将大于渤海南部一些海区。调查区内表层海土腐蚀性不强,但管道在经过海土时有可能发生电偶腐蚀,故提出了防腐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5.
许昌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TSI天气分型方法,把20032005年上海市的气象资料按季节分型,对比分析上海市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空气污染指数,结果发现:四季API最大值的天气类型为冬季Ⅷ型、春季Ⅲ型、夏季Ⅰ型、秋季Ⅱ型;不同天气类型下同一污染物指数冬季差别最显著,春秋季节次之,夏季最不显著;冬季污染物指数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各季节各天气类型下,均以PM10污染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286.
程晨  王军  李丹丹  吴秀元 《地质论评》2019,65(2):491-502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晚期(相当于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共33属95种植物,其中地方性的土著分子(属、种)占有整个植物群总数的80%以上,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的典型特征分子较多,如①东方型鳞木类占植物群总数的25%左右,包括从早石炭世延续下来的华夏木(Cathaysiodendron)、多种东方型鳞木(Lepidodendron)、窝木(Bothrodendron)及扁圆封印木(Sigillaria brardii);②由晚泥盆世开始出现的龙潭楔叶(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长沙楔叶?(Sphenophyllum?(Tetrafolia)changshaense)、早石炭世的靖远楔叶(Sphenophyllum jingyuanense)到纳缪尔晚期的微缺楔叶(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这类具有长楔形叶的植物出现得比欧美地区早许多,可能是二叠纪瓣轮叶(Lobatannularia)的最早祖先;③齿叶属(Tingia)在早石炭世晚期已经出现,到纳缪尔晚期(红土洼组)已有三种之多,加上贝叶属(Conchophyllum),这两属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④多种早石炭世中、晚期繁盛的真蕨类植物偶脉羊齿(Paripteris)及网羊齿(Linopteris)到晚石炭世早、中期仍十分发育,是华夏植物群早期最显著的特征;⑤早石炭世的畸羊齿(Mariopteris(Karinopteris))继续发育,而后可能演化成大羽羊齿类植物(Gigantopterids)的先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证实,北祁连山东段的纳缪尔晚期植物群已经进入华夏植物群的早期演化阶段;自从晚泥盆世的沙流水组开始,先后经历了早石炭世的臭牛沟组,靖远组及晚石炭世红土洼组和羊虎沟组(本溪组)代表了前华夏植物群(Procathaysian Flora)演替为华夏植物群的关键地质时期。北祁连山东段亦成为前华夏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早期发育、繁盛之地区,在纳缪尔期可能是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287.
胡秀青  张艳  符洪涛  陈琳  罗盼  聂勇  王军 《岩土力学》2018,39(3):839-847
地震过程中剪切波可用大小和方向上相互耦合的水平两向剪切来模拟。以温州典型软黏土为对象,采用多向动单剪系统(VDDCSS)进行不排水应力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重点研究了水平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循环剪应力比(SSR)和相位差?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组数共计19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向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温州正常固结饱和软黏土的门槛循环应力比SSR_(x,menkan)为0.096,临界循环应力比SSR_(x,limit)为0.15;水平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双向循环应力比SSR(SSR_x(28)SSR_y)的提高以及循环次数N的增加会促进剪应变?的增加和孔压u的发展;当SSR稍微大于SSR_(x,menkan)时,?的增加也会阻碍?和u发展,在临界循环应力比SSR_(x,limit)附近,?的存在会急剧加快土样总应变和孔压的发展,当SSRSSR_(x,limit)时,相位差?的存在对土样总应变和孔压发展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88.
埕岛油田馆陶组发育典型的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通过分频融合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储层构型模式指导、动态响应特征约束等手段,对研究区海上稀井网条件下曲流带和点坝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 (1)分频融合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提高了曲流带的预测精度,振幅类属性与砂体厚度相关性最好,以最大峰值振幅为最佳,相比原始地震属性,分频融合得到的最大峰值振幅属性更好地刻画了曲流带砂体边界与砂体厚度分布;(2)复合正韵律、砂体厚度大、紧邻废弃河道分布为点坝三大重要识别标志,与此相对应,点坝表现为高最大峰值振幅、高反演属性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废弃河道呈弯月状低振幅属性、“顶平底凸”的低反演属性特征;(3)在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点坝位置的基础上,通过经验公式推算点坝跨度,可认知研究区点坝的规模,有效指导地下点坝识别,动态信息的约束也为点坝识别提供了依据。井震结合的曲流带及点坝识别方法可为相似油田构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9.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改变了水文极值系列产生的平稳性条件,给现行水文频率分析计算方法带来挑战,亟需发展非平稳性条件下的水文频率分析理论与方法。讨论了等可靠度法的基本思想,拓宽了该方法在变化环境下工程水文设计方面的应用,以解决变化环境下工程水文设计值中的两类问题:①对于待建工程,依据非平稳性的水文极值系列,如何推求给定标准的设计值;②对于已建工程,如何协调/调整已建工程的洪水设计值,以适应变化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以黄龙滩1956—2014年共59年的15日洪量系列为对象,对等可靠度法进行应用示例研究,并分析了参数估计不确定性对水文设计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一致性条件下,给定设计标准下的水文设计值随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变化而变化,且设计值估计的不确定性随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90.
柳伟  王军  蔡袁强 《岩土力学》2011,32(6):1731-1735
实际工程的边坡、斜坡以及挡土结构中的土体都存在一个初始剪应力的作用。在初始剪应力的作用下土体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变。然而,原始Iwan模型难以考虑这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将软化模型引入Iwan串联模型中考虑循环软化的影响,同时再串联一理想刚塑性元件,模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变;最后,结合Masing准则对软黏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将修正的Iwan模型用于软土层的一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当场地存在初始剪应力且受到强震时,土体模型需考虑这种因素的影响,否则可能低估速度及加速度幅值,也会低估最大剪应变幅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