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湖南省地市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分析,明确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14个地市(州)进行了发展层次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重视经济发展效率, 坚持"点-轴系统"开发模式,优化地域空间开发结构, 加快长株潭发展级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等,为促进全省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熊鹰  王克林  蓝万炼  齐恒 《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围垦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大为减少。随着洞庭湖区按照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4350”工程的实施,湖泊面积、湿地资源将会得以恢复。然而,退田还湖中移民农户为保护与恢复湿地,牺牲了部分利益,成为受损方。洞庭湖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作者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恢复引起的湖区农户收益减少和一系列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表现,进行了价值评估,由此得出湿地恢复应对湖区移民农户的生态补偿值。以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评估为基础,探讨了评估方法与建立补偿机制重要性,以期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目标,也为顺利进行退田还湖的后期工作,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合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了改善常用的主成分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本研究结合算术运算对其加以改进,并将融合结果与主成分、Brovey和小波变换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目视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更好地保持了地物的光谱特征,监督分类可使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0.45%,比主成分融合的精度提高了8%。定量指标中,均值、标准差与原图像接近,光谱扭曲小,清晰度明显提高。在四种方法中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4.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co-compensation is 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cost.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restoring wetl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Whether the project of lake recovery can be successful depends on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farmers who have lost their original benefit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y by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Aiming at the wetland recovery of the Dongting Lake,the practical im...  相似文献   
25.
亚太地区环境综合监测的研究方法--APEIS项目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亚太地区的环境灾害、环境破坏和环境退化及其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由日本环境省发起的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日(APEIS)环境综合监测子项(IEM)自2001年开始,建立了一个以MODIS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的综合环境监视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起初是由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共同合作建成的。之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产业研究组织(CSIRO)地球观测中心也正式宣布加入,该系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美国宇航局(NASA)提供了一套MCDIS的高级数据产品,然而,这些产品没能在亚洲地区利用当地的实测资料进行充分地比较和验证。APEIS项目旨在提供利用该地区精确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的高质量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可以推导出水分亏缺指数、沙尘暴指数、地表面温度、土地覆盖变化,以及净第一性生产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指标,从而埘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为了评价水资源、食物生产等生态系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现状和变化特征,本研究还开发了一个可利用M0DIS数据的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模型。该模型已经被用于对流域规模的水、热、碳循环、泥沙转移以及农业生产等生态要素的模拟和评估,并利用高精度的观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式可以对流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有效利用,以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系列战略性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26.
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由于特殊的岩土组构,喀斯特坡地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地表和地下流失相互叠加;地表产流、产沙少;纯碳酸盐岩区地下流失比例大。论文区别了石漠化和石质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的核心是土地的石质化,提出了按照地面物质组成与裸岩率叠加的石漠化分类系统。根据土壤中硅酸盐矿物的物质平衡,提出了不同碎屑岩含量碳酸盐岩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介于5~500 t/(km2?a)之间。喀斯特坡地土壤虽然肥沃,但总量太少,矿质养分不足可能是石质坡地植物生产力低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具体是:(1)不但要治标,提高植被覆盖率,更要治本,防止或减缓土地石质化,同时还要增加群众收入;(2)按照坡地岩土组成的垂直分带特点,因地(土)制宜,开展治理;(3)重视矿质肥料的施用;(4)在纯碳酸盐岩土石质和石质坡地农田的小型蓄水工程修建中,要加强集流面建设。   相似文献   
2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刈割、开垦和火烧3种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草丛群落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① 3种不同干扰方式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种子密度大小为: 刈割群落> 开垦群落> 火烧群落;②刈割、开垦、火烧干扰草丛种子主要分布在0~ 2cm ( 67% )、2~ 5cm ( 55% )、5~ 10cm ( 37% )的土层中;③刈割群落土壤种子库中乔、灌、草生活型的物种比例大于开垦和火烧干扰群落;④ 3种不同干扰方式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Sha nno n-Wie ner 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 刈割群落> 开垦群落> 火烧群落,同群落物种数变化趋势一致,与生态优势度呈相反趋势;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为: 刈割群落> 火烧群落> 开垦群落。⑤从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来看,刈割群落和开垦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而火烧群落地上与地下物种组成有较大区别,相似性系数为0.296。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干扰相对开垦和火烧更有利于喀斯特地区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维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28.
运用广西大化县的DEM、石漠化、地质数据,通过GIS叠加分析,探讨了地质地貌因素对石漠化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貌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排序为高峰丛洼地区>中峰从洼地区>峰林谷地区>丘陵山地区.发生石漠化的4种碳酸盐岩中,发生率排序为连续性灰岩>灰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混合组合>灰岩与碎屑岩互层组合.碳酸盐岩含量较高的3种岩性在25°~45°坡地石漠化发生率最高,含量较低的岩性石漠化发生率高峰在35°~60°,同时发现所有岩性的石漠化发生率在3°~ 8°坡度区间存在小高峰,这与坡脚普遍的顺坡耕种有关.断层与石漠化关系密切,中度以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断层周围1.5 km内.石漠化的发生是人为干扰、坡面侵蚀、岩石成土与溶蚀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石漠化的防治中,应该综合考虑地貌发育、坡度、岩石碳酸盐含量、断层分布等多个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熊鹰  王克林  李晖 《热带地理》2002,22(4):320-324,329
汉寿县是国家、湖南省确定的移民安置重点地区和示范地区,以移民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移民安置模式及移民出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汉寿县基本移民安置模式为:(1)从退田还湖角度,为利于农业生产,实施单退和双退安置;(2)从移民建镇角度,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3)转垸建镇和筑台建镇等模式。目前移民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就业难,地方工业吸纳移民少等。认为移民安置要与展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和推动城镇化相互作用,切实做好移民生产、生计安置,综合考虑移民长远发展,并为洞庭湖区移民安置的长远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30.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克林 《热带地理》1999,19(2):130-136
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是一个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和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碟形盆地圈带状景观结构控制下,形成了以敞水带、季节性淹没带、渍水低地为主的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区湿地景观,湿地总面积8770×104hm2。由于湖区发展过程中没有协调好人地、人湖关系,中上游干支流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泥沙淤积与过度围湖垦殖、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调蓄能力下降,洪水位抬升,外洪内涝交织,灾害频率上升,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等问题。为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退田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